摘要: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聚班級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文化建設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創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職業學校;班主任;班級文化;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4-0067-02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簡介:郭詠(1982-),女,廣東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美術設計助理講師,工藝美術教研組長。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廣東 廣州/510310)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聚班級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文化建設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創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筆者擔任的是13級工藝美術1班班主任,本班近幾年在學校班級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下文筆者將結合本班開展文化建設過程中取得的經驗,談談個人的認識和看法。
一般而言,班級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兩大板塊。硬文化是指班級文化建設中的物質文化,或者叫做環境文化;軟文化則指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優化班級的物質文化環境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教室環境建設,包括教室墻壁的布置、桌椅的擺放、環境衛生的打掃與保持等。教室是學生學習知識,教師傳授技能的地方,教室環境的布置會直接影響到教師、學生的精神狀態,塑造一個溫馨、舒適的課室環境十分重要。在本班班級文化建設中,學生始終在本項活動中占據主體地位,筆者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動手對教室進行精心“包裝”。下面從本班課室文化建設側重的幾個方面分享筆者的管理心得:
1.結合專業特色,建設個性教室文化
本班的專業設置是工藝美術專業室內設計研究方向,學生們根據室內裝修施工要求重新粉刷教室墻壁,選取書柜、假窗、隔板等典型室內用品布置教室,通過對室內家具用品位置的擺放、色彩的搭配、軟裝物品的選取等方面的研究與探討,總結歸納出室內設計的基本要求,以及所需遵循的法則,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思維和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
2.合理布局,突顯區域功能性
圖1 本班的各個展示區域都具有相關的功能性和實用性。譬如本班設置了圖書角,鼓勵學生每個星期至少閱讀一本圖書,做讀書筆記。書柜中每一本書籍都是班主任和同學們自愿捐出,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圖書管理員處按要求登記借閱。通過這種形式,不僅能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同時達到了資源的共享和循環利用(見圖1)。
再例如,本班崗位職責展示區的設計,完全是從學生實際角度出發。本班學生處于中職二年級學習階段,還有一年即將參加社會實踐,班主任和幾位班級干部花費了大量時間搜集與本專業相關的廣州市內及周邊城市用人單位信息,使學生可提前了解到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具體要求、各個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各職位的工資待遇,以及公司的工作環境等信息,為下一年頂崗實習奠定基礎。
二、創建良好的班級制度文化環境
為了更好地規范班級成員的行為,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互助的集體氛圍,根據本班實際情況,經過大家的討論之后,制定了相關的班級管理制度。
1.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
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嚴格的管理。本班參照《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校的校規等規章制度,根據6S管理模式,從實際出發,經民主評議,制定了班級規章制度,詳細規范了學習、紀律、出勤、衛生等方面執行和遵照的標準,并輔之以品德考核量化標準,對學生日常行為評價規范化、具體化和制度化。有了制度作保障,從而使班級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2.與時俱進,制定新的班級管理制度
(1)制定值日班長輪流值日制度
為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集體主義精神,本班實行值日班長輪流值日制度。每位值日班長根據班級制度負責班級一星期相關工作,輔助班主任及班委會管理班級,其他學生對值日班長工作進行監督、評定,評級結果作為學期末優秀班級干部評選的重要依據。此項制度充分調動了班級干部主動服務意識,也發揮了全體學生班級管理的主人翁作用。
(2)制定班級值日區域達標制度
為了保持一個良好的班級形象及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特制定班級值日區域達標制度。每位值日生需遵照《值日項目檢查表》定時定量完成值日任務,每位班級成員都有自己負責的衛生包干區,經值日班干檢查,得到“優”評價的當天值日生,給予操行分加分等獎勵。
(3)制定圖書借閱管理制度
為了有效地管理好班級圖書角的圖書,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培養熱愛讀書、自覺讀書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提高班級圖書角圖書的使用效果,本班制定了圖書借閱管理制度。
通過班級制度建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型育人觀,使每個學生都進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人人都參與管理,讓學生成為班集體的主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觀念。
三、營造班級精神文化環境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反映全班學生的價值并被全體師生認同的群體意識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級管理和建設良好班風的內驅力和核心,是班級文化的靈魂。
1.培養健康的班級輿論
班集體輿論就是在班集體中占優勢的、為多數人所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能扶持集體中的好風氣、好精神,使之蒸蒸日上,發揚光大;它能把班集體中壞現象的不良思想消除在萌芽狀態。一個集體有了健康的輿論,好人好事會層出不窮,歪風邪氣就沒有藏身之處。輿論具有傾向性,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輿論具有動態性,會因各種因素的作用而發生變化。正確的健康的輿論不會自發形成,要靠引導和培養。班主任要主動培養健康的班級輿論,做到在是非面前,態度明朗,明確支持正確意見,作正確意見的后盾。善于在班級中培養健康輿論的帶頭人,利用榜樣示范作用,帶動全班學生,對他們在集體場合多點名表揚,少批評,需要個別教育時要單獨批評教育。
2.培養和諧人際關系
只有班級人際關系和諧,才能使班集體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搖籃,才能使班集體成為滿足學生多種心理需要,促進個性發展的重要環境。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
首先,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和領路人。班主任愛學生,成為學生信任的人,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人格,保證師生間的良性活動和真誠交流,只有和學生將心比心,才能使學生的心靈與老師離得更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既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優良集體的形成。班主任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導,提倡同學間的人際交往關系應遵循守紀、理解、團結、互助的基本原則,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勵學生公平競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3.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
集體榮譽感是指學生自覺意識到作為集體一員的尊嚴和榮譽,從而更加熱愛集體,并能推動學生積極向上的一種情感。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班級文化建設中的關鍵。筆者主要通過開展集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通過集體活動可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結、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使學生體驗生活在集體中的樂趣。每次學校組織的校運會、籃球賽、設計大賽、歌唱比賽等活動,都是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好機會。筆者會為有各項專長的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注重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體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班級爭得榮譽的自豪感、成就感。讓每位學生意識到班集體中每個成員都是不可缺少的,都可以為班級貢獻力量,并大力嘉獎為班級爭光的學生,從而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競爭力。經過一年多師生間的共同努力,本班形成了良好的班風、班貌。
班級文化特色的形成和發展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設計和用心培植,需要通過在班級各項活動中有意識的滲透和積淀,班級文化的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蘊涵在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筆者將借鑒已有的經驗,繼續積極探索未知的領域,進一步做好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1]陳震主編.班主任新思維[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魏書生主編.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3]王利群主編.班主任事業成功之路[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2011.
[4]汪昌華主編.班主任與班級文化建設[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