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對小學音樂教學也提出新的目標,要求必須要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到音樂美。合唱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協(xié)調性等音樂意識和團隊合作的集體意識等,具有重要作用。針對小學合唱團的組建以及訓練提出相關建議,旨在提高小學合唱團的技能和素質。
關鍵詞:小學合唱團;組建;訓練;音樂教學
合唱是一種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之上的由群體共同完成的一種演唱形式。在小學合唱團中,學生有意識地通過幫助他人、提升自己等來保證演唱的順利進行,有利于自身集體榮譽感的形成,讓學生從小就有崇高的集體意識,能夠站在集體的角度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在提高團隊合作精神的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其音樂素養(yǎng),陶冶情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合唱團的組建
合唱團人數(shù)的確定,需要結合學生水平、能力以及是否方便管理等多種因素進行考慮,綜合比較后再做定奪。在分析時,應注意合唱團的規(guī)模與其水平、能力和管理之間存在一定的反比關系。一般來講,對于規(guī)模大、水平高、能力強的合唱團而言,其管理難度相對較大、水平提升較難、組織工作不易開展。而對于規(guī)模小、水平低、實力較差的合唱團體而言,管理工作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且其水平較為容易,整體效果較強。
經過多年實踐總結,筆者認為30~60人更為適合學校這樣的單位組織,若人數(shù)低于30人,則規(guī)模太小,在合唱聲部方面存在較大的分配問題,導致和聲效果大大下降;若人數(shù)超過60人,則會加大對合唱團人員的組織管理工作的難度,且由于人數(shù)較多,對合唱水平的提升工作產生較大挑戰(zhàn)。
二、合唱團的訓練
1.呼吸訓練
能否正確處理好呼吸強度與換音規(guī)律,是合唱訓練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在實際訓練中,教師在教授呼吸理論的同時,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在音準、音調和音色中與呼吸之間的錯誤行為,鼓勵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多加練習,可以讓學生通過模仿生活中一些常見事物的發(fā)音,增加其興趣,以提升其呼吸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聞花、大笑、大哭等動作,正確理解“快吸慢呼、慢吸慢呼”等氣息調節(jié)的方法,鍛煉學生對氣息的控制能力。
2.口型訓練
小學生由于自身的身體發(fā)育尚未健全,咽部力量較弱,無論是發(fā)聲還是口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日常訓練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口型訓練。以五個元音字母的學習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時,要鼓勵學生大膽張嘴,結合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例如,可以通過一些發(fā)音小游戲,或者將一些動物的叫聲融入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趣味訓練
趣味訓練是合唱訓練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訓練,它可以穿插到各個練習項目中,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實際情況,在訓練中適當加入一些有趣的項目,幫助其練習。由此,既可以提高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又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合唱工作的順利開展。
4.音準訓練
在很多學校的合唱中,合唱團隊經常出現(xiàn)“音不準”的現(xiàn)象,即“跑調”,尤其是在演唱男聲部、女聲部的曲目時,由于男女聲旋律不同,在分聲部演唱時常常會被其他人“帶跑調”,造成合唱效果不佳的后果。這就需要學生在訓練時,加強對音準部分的重視。音準訓練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步驟,每個學生的音樂天賦不同,對音準的感知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在訓練時要留心學生之間的音準差異,進行初步了解后,應適當將音準把握較好的學生與音準把握較差的學生穿插、中和排列,使整體音色更加和諧自然。此外,還可以讓對音準把握較差的學生在合唱時適當降低音量,音準較好的學生適當放大音量,以達到更好的整體效果。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發(fā)聲練習前先閉上雙眼,感知音樂的節(jié)奏、音高、旋律等其他音樂要素,學生在初步體會基本要素后,再跟隨教師彈奏鋼琴的聲音進行練習,有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音色訓練
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總結出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高、中、低音區(qū)合理安排,使整體達到和諧的局面,提高合唱效果。教師在訓練學生音色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要悉心引導,鼓勵學生勤加練習、熟能生巧,最終達到更好的音色效果。
綜上所述,合唱團的創(chuàng)建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鑒賞能力和內在的音樂氣質,陶冶自身情操,更能在合唱中培養(yǎng)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學會與人相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自己。因此,在小學創(chuàng)建合唱團,并對學生進行訓練培養(yǎng),值得多數(shù)小學借鑒實施,以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畢漢杰,王輝.談童聲合唱教學中的技術訓練:以《送別》為例[J].大眾文藝,2010(2).
[2]劉曉燕.從群眾合唱的誤區(qū)看兒童合唱教育的重要性[J].信陽農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03).
作者簡介:李巧巧,女,1988年9月出生,本科,現(xiàn)就職于浙江省仙居縣埠頭鎮(zhèn)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教學。
?誗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