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義
摘 要: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它以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展示了事物的本質和內涵,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將化學課堂引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關鍵詞:“班班通”;多媒體;微觀教學;創設情境;化學實驗
“班班通”在2012年崇文中學成立時,進入到了每個班級內,我深切地感受到“班班通”教學帶來的巨大變化。比如,教學環境改善了、教師的教學方法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增加了、學校教育教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了……
下面是我在化學課堂中具體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非常適合在微觀方面的教學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微觀現象,模擬微觀運動,變抽象為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學習“水通電分解”這節課時,將課堂內容設計成動畫形式,模擬水分子分裂成氫、氧原子,而后氫、氧原子又相互組合這一微觀過程,從而將微觀事物變得直觀、形象和生動,把抽象的、學生較難理解的概念變得易懂、易理解了。然后,再通過放大、放慢使學生觀察到水分子分裂和氫分子、氧分子的形成過程,進而總結出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是分子裂變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組合的這一過程。
二、創設相關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創設與教學課題有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如,在闡述水的重要性時,展示網上的天文觀測資料、水電站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說明水在地球中的廣泛分布和人類對水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展示水土資源流失、水污染嚴重的資料,說明保護水資源的必要性;大量直觀的信息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上課開始時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提出課堂上最想解決的問題,教師再順勢引導出本節課的重點問題——水的重要性。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進入學習情境。
三、利用多媒體資源,使學生的學習與實際生產生活聯系起來
視頻展示臺的配備也較好地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師的操作演示,通過電視屏幕讓每一個同學都看得清;學生的作業也可用它投映出來進行講評,簡單方便。比如,在講授《空氣的成分》時,通過一些空氣污染的圖片和霧霾天氣的形成、影響的視頻時,學生看了圖片、視頻后,感觸頗深,紛紛表示要從自身做起,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我接著引導學生,如何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學生討論熱烈,有的說少用煤;有的說少坐車,多騎自行車和步行;還有的說少放或不放鞭炮……學生的討論熱烈,積極性很高,充分體現出了社會責任感,非常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四、多媒體能與實驗絕妙配合,使課堂教學具體生動
學生實驗都是在實驗室中完成,演示實驗是教師演示完成,但是有的實驗因為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不能完成,如,一氧化碳毒性實驗。如果僅停留在書本上,學生的印象不深。我收集了有關煤氣中毒的圖片和資料,設計成幻燈片,配上解說詞播放,學生通過觀察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氧氣與血紅蛋白的分離、血液顏色的變化、人因缺氧而窒息的過程,從中體會到多媒體所帶來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通過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難以直接用語言表達的概念和理論以直觀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說運用“班班通”多媒體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