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彩畫藝術并非產自我國的藝術形式,而這一藝術在歐洲產生,但也在我國實現了幾百年的發展歷程,隨著與我國本土文化的融合發展,目前也形成了一定獨有的特點。想要確保水彩畫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就要對水彩畫這一藝術形式的發展特點及進程進行深入了解,我國當前所推行的水彩畫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融入了本土元素和民族文化內容,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將獨有的民族風格融入水彩畫教學活動,賦予其獨特的民族氣息。
關鍵詞:繼承發展 水彩畫教學 民族風格融合 探索實踐
一、 引言
自水彩畫藝術傳入我國幾百年以來,取得了巨大成就和發展。我國水彩畫藝術在當今也實現了更高水平的超越與發展,較為寬松且極為活躍的環境塑造了水彩畫藝術發展的濃厚氛圍,而改革開放深度和廣度的進一步擴大,也讓中西方水彩畫藝術實現了更高程度的融合,從而提升了水彩畫創作藝術水平。另一方面,我國水彩畫創作者在繪畫過程中,更是將我國傳統繪畫藝術和民族文化融合到了水彩畫的繪畫過程中,此外,還有效結合了信息化時代發展的獨有背景,將各種新媒介、新元素有效融入水彩畫繪畫藝術中。可以說,當前無論是水彩畫的創作理念,還是創作的方法和技巧都實現了顯著提升,并達到了空前高度。
二、 民族特點融入水彩畫創作教學的具體歷程分析
將傳統文化內容與民族特色融入水彩畫教學活動,不但有效融合了西方和東方文化特點,同時也實現了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而在這一融合過程中水彩畫也形成了極其獨特、形式鮮明的藝術特點。但水彩畫藝術畢竟是自西方傳入我國的藝術活動,同時如何使中國水彩畫繪畫更具傳統文化色彩,在展現其濃厚藝術性的同時,也要更清楚地展示其獨特藝術魅力。而將民族風格融入水彩畫創作實質上就是通過吸收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氣息,豐富水彩畫創作理論。
在1980年以前,在開展水彩畫教學活動時,通常都是結合色彩知識的基礎課教學來開展,整個教學活動并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水彩畫繪畫者,更多的是將其當作一門藝術課程來對待,因此對水彩畫的民族風格探索研究教學自然就很少去涉及。此時水彩畫教學發展的規模和空間都比較小,基本未實現全面發展。而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很多美術學校都先后開辦了水彩畫相關專業,有的高校甚至開始招收該專業的研究生,此時水彩畫教學就實現了較高水平的發展和超越。正式將水彩畫教學活動首先確認為色彩藝術教學的主要內容,并結合開展相關水彩畫創作和教學以及創作理論研究。而這一過程才使得水彩畫繪畫教學活動實現了快速發展,而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民族風格也實現了與美術教學的深度融合。誕生于本時期的許多優秀水彩畫作品諸如《兒時的歌》《和諧的記憶》等等,都是民族特點與水彩畫創作的有益結合和成功探索。一系列教學活動和繪畫作品都證明了民族風格能夠與水彩畫創作以及水彩畫教學實現深度融合[1]。
而在民族風格與水彩畫教學融合過程中,一些有中國傳統文化基礎的畫家,通過自身知識儲備,加上對水彩畫創作的理論認知,其創作的水彩畫作品有與西方水彩畫截然不同的民族風格和特點,無論是繪畫語言,還是色彩搭配都能彰顯出較高藝術創作水平。而以后的創作者也是在這一基礎上所開展的水彩畫教學活動,正是水彩畫教學活動對民族風格的充分重視和合理引導,進而為教學效果優化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為水彩畫創作和水彩畫教學發展尋找到更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
三、 將民族風格融入水彩畫教學的具體探索
水彩畫藝術作為一門極度多元化,且風格靈活多樣的畫種,在吸收借鑒其他繪畫藝術形式時,更能將其融入繪畫創作活動中,無論是中國傳統的繪畫,還是西方的油畫,水彩畫都能尋找到這兩者的相同之處,并在繪畫創作過程中互相融合,深度提升。而水彩畫藝術在我國想要實現藝術落地,更被接受,就要與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緊密結合,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就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
(一)傳統水墨畫融入水彩畫創作,形成全新水彩畫
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創作手法和技巧理論與水彩畫創作相融合,使得水墨畫的筆墨意蘊和水彩畫的審美情趣有效融合,使得水彩畫更有獨特風味,同時另外一種表現方法則是將中國傳統水墨畫繪畫中焦墨的渾厚大氣與水彩畫有效融合,從而也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的水彩畫。而在水彩畫教學活動中,不僅探索民族風格,同時也對民族風格的教學活動給與了完整思考和全面實踐。要想在藝術作品中展現民族風格和特點,就必須對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和思考,只有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學習,才能幫助民族繪畫藝術與水彩畫創作有效結合,從而實現水彩畫教學活動質量的顯著提升[2]。
(二)有效對比各種文化,深化水彩畫創作各因素的作用
想要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就必須將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等多種文化互相對比,通過對民族文化特點進行有效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更清楚民族風格的內涵。而只有重視民族風格的有效教學和引導,才能幫助水彩畫教學應用形成成熟的教學體系。比如學院派中“廣派水彩”就是很優秀的將民族風格與地域特點相融合的水彩畫。民族風格的探索和實施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有效應用,而融入民族風格的水彩畫教學理念,實質上是中國水彩畫創作以及水彩畫教學活動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三)水彩畫教學融入民族風格也要重視時代特征
繪畫藝術應該結合時代特點而不斷發展,而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水彩畫藝術的形態和風格都不一樣,而藝術的發展離不開繼承,只有對前人研究觀點和理論進行有效繼承,才能確保藝術發展的延續性,同時繼承也多表現為對藝術創作的形式和方法進行繼承,同時這一繼承過程也不是盲目吸收的過程,是有選擇的繼承,通過對以往教學內容進行革新,結合時代特點,從而能夠形成具有時代特點和區域特點的水彩畫創作藝術。要結合時代特點,在創作水彩畫時,要充分考慮信息時代背景,重視色彩的協調搭配,合理布置水彩畫教學活動。要結合當前市場對水彩畫教學的具體需求,將民族風格與時代特點緊密融合至水彩畫教學活動中。
(四)深度融合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審美以及創作原則
西方水彩畫在創作過程中,大多以是記實的方法來開展繪畫,同時用明暗相協調的色彩處理方法來展現繪畫內容,而水彩畫創作技術與各種自然科學也實現了深度融合,并且構成了完善的繪畫創作理論。與西方水彩畫創作不同的是,我們在進行繪畫時,很難對創作內容實現有效突破,而在色彩利用上,也不追求色彩的細微處理以及整體感觀效果,通過結合聯想、設計等一系列方法,有效融合繪畫者個人的思維,從而提升水彩畫繪畫的效果和質量。對水彩畫繪畫教學來說,想要實現發展,也離不開將傳統繪畫專業的核心技術融入水彩畫教學,我國傳統繪畫更重視對作品內涵和氣勢的表達,更多是一種思維的展現,但西方水彩畫更多表現出對具體事物的寫實。因此水彩畫教學要想實現發展,就必須繼承西方水彩畫和中國水彩畫的傳統內涵及特點,同時還要從根本上把握住具體中國民族傳統特點的水彩畫的氣質[3]。
(五)藝術教學重視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觀,實現根本發展
想要確保藝術教學活動的實現、完善和發展,就必須充分尊重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而對水彩畫藝術教學來說,必須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從而為水彩畫的創作提供必要的創意支撐。只有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藝術教學的美與創造。繼承發展就是要在水彩畫繪畫教學過程中,對我國傳統文化和世界藝術緊密聯系,有效結合,從而形成具有我國獨特特點的水彩畫藝術。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如何抒發個人意念,如何結合水彩畫內容表達自身創作思路。而在形成這一特殊思路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教育學生對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都不要簡單臨摹,要通過結合個人有效思索,領悟西方水彩畫藝術的表現手法,同時尋找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與水彩畫藝術的共同點,融合西方繪畫藝術中對色彩和造型的處理,同時也融入中國繪畫藝術的氣韻和意境,從而實現水彩畫繪畫的繼承和有效發展。
四、 結語
對水彩畫教學來說,當前主要是承擔了對水彩畫繪畫理念的倡導與教學等內容,做好教學工作就需要將繪畫理念與創作教學活動相融合,將民族風格元素融入水彩畫繪畫創作教學上來,通過對融入民族風格的水彩畫教學思路進行探索創新,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升級。而想要實現水彩畫繪畫藝術的有效繼承和發展,就必須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清晰認識,同時尋找到二者之間的銜接點和結合點,推動民族風格有效融入水彩畫創作和水彩畫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 羅金.論中國水彩畫的現狀與趨勢[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2,(06):46-49
[2] 盧大東.水彩畫教學及評價的誤區[J].時代教育,2012,(11):33-37
[3] 于國柱.試論中國水彩畫藝術教育的發展與演變[J].東方教育,2013,(09):77-81
作者簡介:
鄧新影,邵陽學院藝術設計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