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淑亮
摘要:在中小學的各科學習中,學生似乎并不能意識到課本的重要,反而各種教材輔助資料大行其道。很多學生對課本疏于理解,卻對教輔情有獨鐘。但課本是我們學習的根基,題目是做不完的,參考書更是買不完,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真正解決的辦法是把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弄透徹。而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僅僅是有什么讀什么的態度,是無法真正掌握知識的。需要有動態思考的能力和意識,時時總結歸納和聯想,這樣才能真正理解課本的內容,又超出書本,學到自己的東西。而帶著這樣一個目的和心態的讀書,又是激發動態思維的一個好途徑。主要在加強課本學習重要性的基礎上,研究如何通過好好利用課本,激活動態思維。
關鍵詞:初中化學 課本 動態思維
一、引言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的學習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課本的知識囊括了教學大綱所有的內容,學生必須認真參閱課本,多思考,在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與歸類總結中讓思維更加活躍,更加善于聯系,在學習中激活動態思維。然而在中小學的各科學習中,學生似乎并不能意識到課本的重要,反而各種教材輔助資料大行其道。很多學生對課本疏于理解,卻對教輔情有獨鐘。但課本是我們學習的根基,題目是做不完的,參考書更是買不完,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真正解決的辦法是把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弄透徹。而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僅僅是有什么讀什么的態度,是無法真正掌握知識的。需要有動態思考的能力和意識,時時總結歸納和聯想,這樣才能真正理解課本的內容,又超出書本,學到自己的東西。而帶著這樣一個目的和心態的讀書,又是激發動態思維的一個好途徑。本文主要在加強課本學習重要性的基礎上,研究如何通過好好利用課本,激活自身的思維能力。
二、動態思維
動態思維是一種處于不斷運動,以及調整的思維活動。說得再通俗一點,它主要是以外部的環境變化,以及條件的轉移為依據,來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達到調整,控制事物,以及優化思維目標的效果。所以說,這一思維模式的流程就是:資料收集——方案制定——方案實施——效果反饋——再調整。通過這一系列的標準化流程,理想值和現實值之間的差距就會減少,同時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控制和改造就會更加有效。要保證思維達到上述要求,就要有以下要素存在:其一,信息要素,主要是指信息、情報、資料、情況。信息要素是動態思維中的指南針,動態思維是否可以完全地解決問題,都要由信息要素來決定。其二,就是反饋要素。輸出了信息以后,就要收回來,為以后的行動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反饋要素意味著要不斷地自動反思,并調整自己的策略,從而使理想目標和現實目標保持一致。其三,控制要素,它是由信息要素和反饋要素的結合而成的,同時根據輸入、輸出和反饋信息,以及對自我措施、方法、行為的持續調整與修正,動態思維可對變化的周圍環境形成控制,獲取主動權。經過此控制過程,系統實現了其認識世界、并對客體進行改造的目的,對內針對已經存在的行為與思維程序進行調整,提升其有序度。其四,變動要素。如同前文描述一般,動態思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面對環境的各類變化能及時給出相對的反應,動態思維需要持續對各類關系進行調整而適應環境。
三、如何通過用好課本激活動態思維
在課本的學習中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思考,從而激發動態思維。下面針對初中化學,進行探討和分析。
1.與其他學科的結合
科學本來就是一個整體的,雖然各個學科研究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其間自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生物學的基礎就是化學,它是化學的延伸。兩者在知識內容和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交叉和滲透。化學中的很多問題都需要生物的知識來解答,生物學科中的問題也需要以化學背景為基礎來分析。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可以適當將兩門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
2.通過實驗探究和思考
實驗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思考能力的途徑,但是有的同學在看示范實驗時只帶眼睛看,在做實驗時只帶手去做,整個過程中都沒有帶腦筋去想。這樣的實驗是沒有收獲的。我們在做實驗時應該慎動手,勤動腦,在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分析上多做思考。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科學,體驗化學的魅力。
3.類似聯想
通過對比和聯想的方法,進行不同知識點的歸納和分類,可以得到新舊知識聯系的產物,溫故而知新。比如在CO2的制備實驗中,我們可以想到O2的制備,類比兩者的制備方法,比較它們的異同點。其他實驗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
4.在應用中學習
通過做練習對知識的應用來學習和總結所學,這是一個清晰化和條理化知識的過程,提高思維的效率和知識的結構化。
四、結語
動態思維的建立很重要,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和深化,而在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自主思考,則可以激發動態思維。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要多一些思考,有益于我們學得更深,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劉麗.初中化學怡情式啟蒙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究[J].化學教與學,2014,(05).
[2]夏建平.初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實施[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11).
[3]黃利華.初中英語“動態生成性教學法”存在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語數外學習,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