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
摘 要:培養高情商的學生是21世紀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并重視小學生的情商培養,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商因素,在新課程教學觀的影響下有效地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目標,從構建和諧、自然、開放的語文課堂三個方面形成小學生良好的情商培養策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情商;語文教學;培養策略
情商是人們適應社會生存、競爭、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是人們獲得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情商呢?
一、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情智共長
教育與教學不應該意味著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中移到學生的頭腦中。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會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學習;學生情緒低落時,則會心不在焉,心情煩躁。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魅力,調動學生良好的情緒。
1.以情激情。“親其師,信其道。”語文教師良好的精神風貌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振奮劑。課堂上,教師自然、適度、得體的教態,真摯、謙虛、親切的表情,一經轉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就會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學生會從心底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師愛的溫暖。前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說得好:“如果加上心靈的力量,那么知識的大門都將在他面前敞開,知識將成為他改造事物和進行創造的工具。”
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讀到周總理徹夜審閱文件時,教師的眼神如能流露出真誠和敬佩之情,必能激發學生正確的情感體驗。在《慈母情深》的范讀過程中,教師適當地借助表情和動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刻感受母愛的偉大。
2.評價激情。利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巧妙的評價,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激活學習的智慧,一位老師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先鼓勵學生“多讀讀”,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當學生躍躍欲試談自己的感受時用“好!你很勇敢!”“你聽得很認真,能看到別人的長處,這一點非常棒!”“你很了不起,不但會聽還會評!恭喜你以后可以做評委了。”
在課堂上,一個微笑,如明媚的陽光溫暖孩子的心田;一句贊美,如火炬點燃孩子的自信之火;一次鼓勵,如春風揚起孩子遠航的風帆。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感起調控作用,學生需要教師的評價,因為年紀越輕的人,交往的需要和引人注意的愿望越強烈,教師的評價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和關心。
二、構建自然的語文課堂,讓學生自主發展
1.給學生自由讀悟的空間。在語文課上,自由讀悟,就是讓學生自由地品讀、自由習得、自由地感悟,這是學生個性形成極重要的空間。學生通過朗讀、圈、點、畫、思、寫,與文本進行對話,得到不同的感受,才能最終內化為個人的閱讀經驗。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又有利于形成個性思維。
2.給學生自主運用的空間。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小學語文的學科特性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創設情境的途徑和手段。在教學《五彩池》《葡萄溝》等文本時,讓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以畫師身份進行繪畫,以圖配文字的形式進行展示;學習古詩詞《長相思》《憶江南》時,學生先自己讀,小組互幫互學,通過讀讀背背,再動手畫畫。畫出詩中重重疊疊山,曲曲彎彎路,從軍之人孤獨的身影。畫一畫《憶江南》中美麗的江南春景圖。這樣自主的學習空間,使得學生不但對古詩學習的興趣高昂,而且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因此也就樂于學習了。這樣的教學已不再局限于對文本的理解和積累,而是將學習文本、積累文本的過程變成了尋找美、發現美、展示美、創造美的過程,學生受到的是美的熏陶、情的陶冶、心靈的洗滌。在參與語言交際活動中,產生出情商教育過程的互動和聯動作用。
三、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合作中展示自我
學生都有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欲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交流探究的空間,鼓勵質疑,引導發現。既讓學生有淋漓盡致地展示個性的時機,又讓學生在互動爭論中養成樂于交流、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一位老師在教學《灰雀》時,有學生問:“列寧為什么不直接問小男孩兒灰雀到哪里去了?”老師沒有直接請個別學生回答,而是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只見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唇槍舌劍,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在合作學習中敢想了,敢質疑了,敢表達自己的見解了;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包容,學會了接受。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合作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在現今時代里,從事任何一種職業都需要從業人員具有強烈的合作意識和高度的協調精神。因此,語文教學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任務,在教學實踐中自覺協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互作用,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提高教學的情感效果,改善人際關系,使學生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的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交的研究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也從終身學習的觀點和未來社會的要求出發,認為教育必須圍繞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四大支柱來進行改革。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科教學的主渠道,大力加強情商的教育和訓練,不僅可幫助學生填補情感和社會技能的不足,還能使學生面對現代社會的壓力,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競爭、敢于挑戰、勇于開拓,成長為有責任感、有愛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廖良國.魅力語文教學[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羅淑芬.小學生情商培養探析[J].教育戰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