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珍
摘 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原則進行了簡要闡述,并且重點探討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以期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原則;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數學公式、概念、性質以及法則的教學時,需要重點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滲透創新精神。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是全人類智慧的產物,是人們經過多年探究和實踐得到的重大成果,而在當代社會,創新意識已經成為國家乃至民族興旺發達的內驅力,因此,將數學教學與創新意識培養予以有機結合,在數學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尤為重要。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的基本原則
1.激發學習興趣
一方面,教師的語言不僅要十分的準確,并且還要富有感情、形象生動,要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在,繼而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另一方面,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盡可能多地借助多媒體教學設施、幻燈片或者模型等,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此同時,要想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時刻保持課堂氣氛的活躍性,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以此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2.全方位的思考
所謂全方位的思考,簡單來說也就是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問題,由此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逆向思維和求異思維,這是創新活動當中不容忽視的思維形式。我們都知道,數學教材中設置的諸多題目都十分典型,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而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很多數學題目有著多種解題思路,這便要求教師及時地拓展學生的思維,而且善于將教材的重點把握好。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的有效策略
1.設置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強化思維創造性的培養
具體而言,情境教學的顯著特點就在于布疑設障,不斷激勵學生置身于探索之中,繼而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引導學生訓練自身思維的靈活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深化創新意識。情境教學不僅明確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并且還要求將學生的主體作用予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要善于將教學大綱中所提出的相關要求切實地轉變成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要求。對于情境的設計,教師可以巧妙地將藝術形式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地增長智慧、豐富知識,快樂而自由地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遨游,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便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
2.選用創新素材,培養創新意識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創新是尤為積極的一種心理行為。通常學生可以通過獨立自主的思考來得到獨到的見解,教師切勿一味地否定甚至批評學生的新想法,而是應當及時地予以鼓勵和贊揚,使學生敢于標新立異,勇于打破常規,進而真正探尋出獨特新穎的解題方法,從根本上激發他們創新的熱情與動力。要想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充沛的感性素材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教師應當科學地設計教學材料,深入挖掘教材,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的創新性意識得到不斷的發展。需要強調的是,教師要全面地分析、深入地鉆研創新素材,將其運用到課堂中,持之以恒地抓好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工作。
總之,培養創新意識已經逐漸成為我國素質教育的一大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發展自身的愛好、能力與興趣,繼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教學現狀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從而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寶蘭.對小學數學學科中創新意識的探討[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B,2014(03):67-68.
[2]李建敏.小學數學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