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語文知識,增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思維;敏銳力
新課程標準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還要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形成自己的見解。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尤為重要,對于語文的創新思維就是要讓學生打破思維模式,從另一個新的角度獲得對語文知識的新見解。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動機
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都是按部就班的,遵循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從已知向未知轉變。當然,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一定的好處,但是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會產生一定的阻礙。在新課程標準下,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該從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機出發,在課堂中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出發,再結合一些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討論,拋開話題讓學生通過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機,讓學生感知到學習的樂趣,展開自己的想象有效地學習。
二、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思維敏銳力
思維的敏銳力指的是在覺察事物中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夠發現漏下的、需求的、不尋常、未完成部分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依托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敏銳力。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具體的段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當學生提出“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中的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為什么在顫動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擺脫教材的限制,提高思維的敏銳力。
三、既放又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僅要讓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還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既要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放飛自己的想法,又要引導學生科學地探索知識,找到創新的科學方法。具體說來,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要引導學生學會去著手發現和認識新知識和新事物,學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改觀,學會在創新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例如,針對課文中學生提出的創新想法,教師在以后的課堂中可以為學生鞏固復習,讓學生不斷積累創新方法,從而在以后的類似問題中學會運用此種方法思考,進而提高創新能力。
四、課內課外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是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陣地,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課外活動的作用,讓學生的創新想法得到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針對教學畫面感特別強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畫畫;針對詩歌性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背背唱唱;針對童話故事性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演演,此外再加上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啟發,加強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其次,在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觀察周邊事物,定期寫日記、寫倡議書、寫通知書、出黑板報、社會調查等等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還可以在生活中增長見識,提高創造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積極從激發動機、拓展延伸知識、加強教師引導和強化課內課外活動等幾個方面出發,全方位地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宋瑩.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談[J].中國農村教育,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