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水英
摘 要:農村教育的落后往往映射出農村孩子文明禮儀教育的缺乏。而“綠色童謠”作為一種積極的學習文明禮儀教學載體,它能夠更好地為農村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提供方便、有效的教育途徑,確保幼兒自然、迅速地接收信息,消化吸收,達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綠色童謠;農村幼兒;文明禮儀教育
家庭影響孩子的一生,但農村家庭落后的教育觀念導致了孩子文明禮儀方面的缺乏。而在孩子發展的道路中,影響他們前進的是內在精神品質。文明禮儀是精神品質的重要內容,更是個體修養、素質和個性的體現。一個注重自身的修養,重視禮儀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以及品行兼優的人。農村幼兒文明禮儀缺乏的現狀迫使我們加快步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綠色童謠”是一種積極向上且健康的童謠形式。而今天我所說的“綠色童謠”是讓幼兒獲得文明禮儀知識、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如何提升自身內在素質為目的的童謠。在念童謠時,幼兒可獲得直接經驗,達到童謠教學的良好效果,對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產生積極影響,滋潤幼兒的內在。那么“綠色童謠”何以對幼兒文明禮儀教學產生積極影響,發揮最有效的教育功效?
一、興趣來提鮮
單調的“綠色童謠”學習只是一種枯燥、乏味的教授式教學,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興趣是孩子學習的驅動力,沒有興趣,孩子學得累,老師教得更累,而教育效果更是不容樂觀的。如何讓幼兒饒有興趣地學習“綠色童謠”,發揮其蘊含的文明禮儀教育價值,教師應在內容、形式與幼兒的參與上下大工夫。
(一)于細節處著緊用力
幼兒園處處有細節,這些看似尋常的環節卻有著大的學問。狠抓生活小細節,可以加大教育力度,并為幼兒選擇合適的童謠。通過學習,幼兒可以從直接經驗出發,落實每個小細節,習得文明禮儀知識,豐富幼兒內在的精神品質。
(二)新穎形式增口感
在新時代的引領下,對“綠色童謠”的學習,不能局限在單一的教與學,而應增加學習的形式,讓新穎的方式感染幼兒。比如,用圖譜的形式讓幼兒感受抽象的童謠,最終習得文明禮儀的一些行為準則,為自己的精神世界增添幾份內涵。
(三)自身的參與提升效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以幼兒為主體。考慮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積極參與文明禮儀“綠色童謠”的創編,那么幼兒可以從自身出發,理解、感受生活中的文明禮儀常識,學做一個懂禮貌、講文明的好孩子。
二、游戲來助學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可用游戲的趣味性增加學習“綠色童謠”的動力,讓幼兒在拍手游戲、與同伴的互助游戲中,懂得更多的文明禮儀知識,樹立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三、家園齊合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促幼兒的發展。”那如何以“綠色童謠”為載體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做好家園共育?
(一)新觀念的沁入
農村教育的落后告訴我們,要讓家長樹立起教育的正確觀念,利用家長學校、家長座談以及家園聯系等各種形式為家長進行文明禮儀方面的培訓,讓他們更有效地參與“以綠色童謠”為載體的文明禮儀教育。
(二)親子大聯盟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我們可以讓幼兒將“綠色童謠”這種新型的教育載體,傳播到每一個家庭,并創設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學童謠、編童謠、玩童謠,從而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學習文明禮儀常識,讓教育雙豐收。
以“綠色童謠”為載體有效開展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指導下,結合自身實際,吸收現有的成果,利用“綠色童謠”這個載體,讓幼兒在兼唱童謠,玩童謠的途中,開啟幼兒精神品質的大門,營造幼兒良好的精神樂園,構建起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品質,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