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步澤
摘 要:伴隨著新教改的推行,單純理論的數學教學已經難以滿足現代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故而為了與社會、時代相適應,初中數學教學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合作探究教學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為主要目的,創造和諧、科學的教學環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合作探究式;理論與實踐
新課改的實施,使合作探究式學習被提了出來。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注重數學理論知識的傳授,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有著較大的限制。在此,合作探究式教學便是對初中數學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有效措施。
一、構建合作探究小組
在一般的教學環境下,教師以言傳身教為主要授課方式,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中心,而學生只能是被動地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氣氛過于沉悶,師生關系疏離,學生難以與教師一同參與教學活動。對此,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有效地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觀察,注重提升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與判斷能力,同時還要重視學生思考的廣度與寬度,以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而教師可以讓學生構建合作探究小組,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親身實踐中獲取經驗,提升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繼而培養學生科學、合理的數學學習態度。
二、創造師生互動的合作探究環境
在落實合作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創造和諧民主科學的課堂教學環境,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同學生往往會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課堂教學難以活躍。故而在合作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創造科學的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學環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勇于探究的氣氛,提升了探究熱情,并且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師生互動的教學環境,為發展學生問題意識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教師作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在數學中遇到的問題。當然,教師為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以誘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為重要目的,展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如此方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到學習過程中去,從而強化學生的協調能力與組織能力。
三、開展具有生活情境的合作探究學習
在現實生活中均能對抽象的數學學科知識有所反映,故而數學學科的最終目的便是為生活服務,為解決生活中的目的服務。故而教師在實施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科抽象的函數知識具有較為豐富的生活趣味,同人們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將數學與生活中的問題之間的聯系為教學基礎,設計豐富有趣的問題情境,以達到培養學生滲透思維與誘發學生能動性的目的。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式直觀的教學為主要傳授知識的途徑,以學生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為切入點,導入數學教學內容,促使學生更易于接受。例如,在“勾股定理”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家里的液晶彩電的尺寸,并通過液晶電視長、高求出對角線,以實物啟發學生運用勾股定理,誘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主動性,以感性轉化為理性,與學生的認識規律相適應,促使學生更易于掌握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唯有將數學理論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才是當前數學教學所面臨的重要任務,才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數學效率的重要途徑。而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學正是對數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張雪梅.新課標下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3).
[2]張向戰.探究式教學模式構建及其理論探源[J].晉中學院學報,2005(02).
[3]孫利,馬曉燕.關于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