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秀
摘 要:歷史課程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對初中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大多對歷史課程缺乏興趣,對歷史知識掌握的情況也并不樂觀。怎樣改變當前這一現狀成為歷史教師所面臨的難題。主要針對初中歷史教學進行了分析,并試圖找到培養學生歷史興趣的措施,希望能為今后的歷史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興趣培養
興趣是人對某種事物或者活動進行積極探索的一種心理傾向。在學習中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無論教師講得多么生動,都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一般都采用講述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在教學中扮演著聽眾的角色,對教學內容往往都是死記硬背,這樣的課堂枯燥乏味,學生表現平平,甚至出現厭學的情況。當代教育中,歷史的教學強調了時代特點,要求將課堂自主權還給學生。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是需要溝通和互動的,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之間的經驗和思考等,并進行交流,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此外,在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授內容不能僅限于歷史知識方面,更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滲透人文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現實問題的分析能力。
二、開展情境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開頭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每節課剛開始時應注意設置一些有趣的話題。在學生面前進行情境演示,使學生對此產生興趣,并通過一系列的故事,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授《紅軍長征》這一節課時,讓學生朗讀毛澤東的詩詞,并讓學生進行想象,將自己置身于當時的年代,這時學生思維中就會產生一定的問題,“在長征的路上到底紅軍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再進行學習,將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當時的長征曲折,同時領略到更深刻的歷史意義。
三、提升學生的主動性
當代教育中提倡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增加課堂討論的時間,教師需要進行一定的引導,并作出適當的點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地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并引導、激勵學生去進行分析,找到柳暗花明。適當的問題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主動地展開討論,發表各自的意見,最后在學生的討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對歷史問題有更清楚的認識。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的問題產生問題時,他們才會在思維上有所開拓,從而引發學習的興趣。
四、運用歷史故事加深學生印象
歷史當中內容豐富,當中又富含著一定的趣味性和意義。歷史中包括一定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等條件,是有情節、有過程的事物發展,同時包含著一定的故事構成因素。而在初中的歷史教材中,往往只是史實的一些梗概,教師如果按照教科書上的內容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就只能接觸到歷史的條框,根本了解不到當中的過程和情節,使學生感到課堂枯燥。初中生的心智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他們普遍好動,又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對任何事物都感到有興趣。依照初中生的特點來看,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來進行知識的拓展,將歷史故事融入課堂教學中去。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有特點的故事,穿插到教材中,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對歷史教學活動感到有興趣,并愛上歷史學習。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
在當代教學中多媒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的歷史課堂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歷史重現,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感受到那段遙遠的歷史,再加上教師的講解,不僅能夠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直觀、形象,更能使學生印象深刻,將原本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在講授《辛亥革命》一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圖片,并對圖片進行講解,將原本無法重現的歷史,在課堂中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將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節課中,學生能認識到民主共和的重要意義,因此,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能對失敗的一面有所了解,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使封建主義在中國仍然存在,辛亥革命是失敗的。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將會對課堂教學產生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設置合理、有趣的教學內容,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了解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對初中的歷史教師來說,應當充分了解到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并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只有不斷地進行變革,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更好地開展歷史教學,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牟新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探索師生互動:以“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課程為例[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2(08).
[2]王劍方.以情育人 以境樹人: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個性品質的培養和塑造[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2).
[3]蔡曉玲.淺談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幾種方法[J].才智,2011(01).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