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瑩瑩
摘 要:運算是小學數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也是學習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一環,因為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應用都離不開數的運算,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對于數的運算有許多專門的學習,例如,整數、小數、分數,這些數學知識雖然會有所差異,但是它們的運算規則是一樣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算理;學具應用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師會簡單地教學生一些數的運算,這些算理知識也相對的比較簡單,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一種計算思維,讓學生在面對更為復雜運算知識時,有一個清晰的思路。算理的理解相對比較抽象,教師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需要有一套關于算理學習的教學策略。本文主要是圍繞小學數學算理的教學現狀,闡述了關于小學數學算理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算理教學現狀分析
1.算理教學的重要性
算理是相對比較抽象的知識,算理的學習更多的是讓學生明白理解算理的規則,使自己的計算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會舉一反三,在學習和計算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探究思維。算理的學習需要運用一些簡單的學具,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這些算理的規則,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尤其是算理這種比較抽象的知識。算理的學習會讓學生形成一種思維能力,這種思維能力的形成,會讓學生在學習一些新知識中,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學具在小學數學算理教學中的使用現狀
學具的使用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快速地理解一些相對比較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的方便。但是許多教師對學具的使用只限于有限的幾種,有的教師直接用多媒體代替了學具的使用,使學具逐漸失去了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二、小學數學算理教學實踐
1.利用學具,讓學生理解算理知識的本質
小學數學對于算理的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算理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算法,使學生的計算更加的準確,更加的能夠理解數的運算。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教學會涉及一些比較簡單的算理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學具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進位加法時,對于簡單的算術,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小棒進行計算,例如25+7,學生可以先數出25根小棒,然后再一個個的加起來,就會得到32的答案。也可以利用湊整法,就會得到25+5=30,30+2=32。或者是通過計算器、筆算等,學生雖然都會算這些題目,但是并不是很清楚這些算法屬于的算理是什么,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些畫算法相同之處,告訴學生這就屬于十進制與單位數直接相加,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計算,就會明白。
2.自制學具,加深學生的理解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算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教學與教材相結合,善于運用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樣也會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制作一個有一百個方格的卡片,學生都知道3×5=15,但是學生并不知道為什么會得這個答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卡片的方格里畫3行紅心,每行都有5個,學生通過方格的顯示,就能夠很清楚地明白“3×5=15”的算理,這樣對于以后相對復雜一些的計算,也會很明白。
小學數學教學中算術是學生必須理解和掌握的內容,算理是學生進行數的運算必須掌握的理論依據,學生只有正確地理解和掌握算理的運算本質,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應用。
參考文獻:
[1]霍秀文.新形勢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探索[J].考試周刊,2011(48).
[2]王曉,陳秀麗,李曙光.簡單分數的加減法教學設計及評析[J].黑龍江教育:小學文選,2011(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