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忠慧
摘 要:繼精品課程、網絡課程、MOOC之后,在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微時代”的信息化大環境下,碎片化學習的主要載體“微課”應運而生。通過從小學數學系列微課的制作過程入手,對微課的制作方法和步驟進行詳細的說明,并對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剖析與反思,以期能夠促進微課在中小學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制作;反思
一、小學數學微課制作意義
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生每堂課的注意力在5~10分鐘之間,微課程短小精悍的特點,剛好可以抓住學生注意力的黃金時段來進行知識傳遞;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合理補充,學生學習的新手段,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小學教學中地位日益突出。又加之微課形式新穎,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眼球,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知識的學習,可重復利用,方便學生自主復習,微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喜愛。
二、微課制作步驟與方法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開展的簡短、精練、完整的教學活動。所以微課制作需要一臺基本配置的多媒體電腦、一臺視頻錄像設備,并熟悉至少一種視頻制作軟件,如movie maker、繪聲繪影或者專業點的Sony Vegas和Premier、AE,對于操作實訓類的內容講解,一款簡單易用的錄屏軟件,用途也比較廣。
1.確定微課名稱、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微課短小而精湛,所講內容要包含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微課“時、分、秒”為例,教學目標和內容是讓學生知道時間單位為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1分的時間概念,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注意交通安全等思想品德教育。
2.有效的教學設計
根據加涅的教學設計理論,合理地設計教學流程和教學策略,教學設計盡可能地詳細,方便第三步視頻腳本制作。如“時、分、秒”教學設計,首先進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者分析,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其次教學過程設計,一般分為“興趣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和“課堂小結”等四個環節,最后是板書設計、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以及教學反思。
3.視頻腳本制作
視頻腳本制作一般采用4列的表格式,表頭分別是:“編號”“畫面效果及切換”“畫面效果圖”和“旁白”。“編號”清楚標明畫面的次序,方便后期剪輯排序用;“畫面效果及切換”寫清楚畫面的技術要求,畫面排列設置,要具體形象可操作;“畫面效果圖”可以用文字或者簡單圖形對整個畫面進行形象化的描述。包括所涵蓋知識點的標題內容等;“旁白”可以是配音也是音樂也可以是畫外音;如果是主講教師自己制作,也可以多加一列,寫明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
4.視頻錄制與剪輯
根據視頻腳本有目的地進行視頻錄制,有些時候一個鏡頭要反復錄制好幾遍,所以在錄制視頻時要做好編號,方便后期剪輯。后期制作嚴格按照腳本進行鏡頭剪接,特效制作和加入字幕和配音等,如發現有連不上的地方,還要進行二次錄制,另外大多數微課都不單單是由視頻片段組成,還會穿插有PPT課件內容、圖片示例等,這就對后期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熟練掌握不同媒體格式之間的轉換。
5.搭建微課網站
微課作為信息化的新型產物,它的載體通常需要一個可以上傳視頻、文件的網站,這樣的網站可以購買成熟的公司課程制作平臺,也可以自己搭建,自己搭建就又對微課制作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網站搭建者需要熟練掌握網頁制作、Web編程技術以及數據庫技術。網站搭建完成,也是一個一勞永逸的事情,可以源源不斷地上傳新微課。一個完整的微課網頁一般包含微課視頻、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素材和課后練習等內容。
三、微課應用初探
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一員,同樣也只能是輔助課堂教學,使老師與學生之間搭建更好的溝通交流平臺,并不能完全取代課堂教學,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微課以其新穎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習效果。如果課堂上沒有記牢的內容,課下可以通過微課進行二次學習或者復習,另外微課短小而精良,這就要求老師對內容把握得更加透徹,選材要更加精準,講解通俗易懂,也是對教師職業技能專業化發展一個很好的促進。
四、制作反思與展望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制作精良的微課視頻往往要花費半個月甚至更多的時間,并且課程組織要更加的系統嚴謹和流暢,區別于傳統教學,對主講老師的要求更高,對老師而言,也起到相當大的鞭策作用。微課的普遍推廣應用,絕對會成為師生之間雙贏的利器。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與微博、微信等當前廣泛應用的眾多社會性工具軟件一樣,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特別是隨著移動終端產品的普及,微課也必將成為新課改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