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決策者和高級管理者,是學校領導集體的帶頭人,一位好校長就可能帶出一所好學校。校長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在學習中成長,與學校發展共進步。
關鍵詞:研修班培訓;道德修養;教學理念
我有幸參加了在北京吉利大學舉行的校長高級研修班培訓學習,本次培訓的主題是:“道德為師,修身治校”。主辦方東方天梓教育集團的培訓理念:“以全新的體驗式教學理念和創新的互動教學模式滲透教學過程;權威專家的課堂教學與戶外深度體驗的情景教學互補,從基礎技能課、心智課及德育課等,多角度、全方位感受北京最前沿的教學理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學習對我來說既是一次充電的過程,更是一次理念革新的過程。
一、全面提高校長的自身素質是學校發展的關鍵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決策者和高級管理者,是學校領導集體的帶頭人,一位好校長就可能帶出一所好學校。通過學習,我認為,作為校長除了具備良好的人品、交際能力外,還應做到: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要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受教育者的創新潛能。其次,要加強學習意識。當今教育形勢變化日新月異,校長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密切關注發展動態,加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獵取新知識,促進學校管理工作與新形勢相適應。最后,要具有創新精神。現代校長應當熟悉創新的理論和方法,立足創新,統攬全局,讓學校管理具有超強的生命力、引領學校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抓好常規工作的落實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聽了北京市育英中學于會祥校長“在習以為常中尋求常規工作的新突破”的精彩報告,充分認識到常規工作的重要性和常規工作突破的創新性對整個學校工作起著巨大的基礎和促進作用。于校長說:教學常規要把教師管“活”而不是管“死”,要與時俱進。每月4號每位中層以上干部就分管以外的工作提一條附有解決措施的建議,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學校管理者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學基于教學常規,“誰的課堂誰做主”,教師首先是管理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讓教學的價值——勇于擔當精神發揚光大;讓教研——基于常態的理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質,做一名教育的“智”者
聽了北京教育學院張紅教授“教育的本質及思考”的報告,對教育本質的認識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教育是一種職業:有物質待遇;有專業技術水平的要求;有一定的行業規范——精神待遇;教育是一種使命;教育是一種境界;教育是一種力量;教育是一種智慧;教育是一種情懷。張教授說:“教師是一項技術活,要求專業、理性、智慧。”在教育實踐中,我深深地認識到:教育的對象是人,應平等地尊重學生;對未成年人應盡到保護、信任的責任;我將以尊重、欣賞、寬容之心,在工作中以陽光的心態、深度的思考,做一名教育的“智”者。
四、讓學校文化引領學校健康發展
學校文化有顯性和隱性文化,外在和內在文化等,表現形式多樣,在繼承風俗、習慣和理念的基礎上,進而影響人的行為方式和生存方式。本人認為要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增強校園文化的營造和管理:一是建設高品位的學校文化。學校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核心,一所學校選擇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顯為教育行為和校風,內隱則是學校價值觀念,要努力塑造學校共同價值觀。二是建立和實施共同愿景。學校的共同愿景是規范教育行為、凝聚力量、喚起希望、激發內動力,是引領學校發展的巨大推動力。三是建設教職工的精神家園。學校文化管理是一種柔性的、隱性的管理,在師生員工的情感和精神生活中得到體現。四是轉變學校領導行為。實施學校文化管理,必須轉變學校領導行為。學校文化管理是以人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激勵人、培育人、發展人,以此實現組織目標,并在組織目標實現過程中進一步實現人的發展。
五、加強團隊建設,構建和諧團隊,切實增強學校團隊的戰斗力和創新力
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專家組成員曹萍教授的報告中,通過四個維度實驗我確定自己屬于橙色的人:是一個能很好地執行上級命令的人,做事注意條理,冷靜思考,注重細節。但也存在短板:如工作中有時會指責、抱怨、缺乏自信,個別時候優柔寡斷。我也較好地理解了綠色、黃色、藍色維度人的優缺點,真正理解了“人無完人”的含義,也充分認識到,溝通、包容、協作在團隊建設中的作用。我將在工作實踐中彌補維度的短板,盡量少讓短板出現。在團隊中了解其他成員的優勢,善于與各類型人溝通和解決沖突,心存感激,著眼于團隊的共同利益和夢想,明確自己的職責,為構建富有戰斗力和創新精神的團隊而努力。
總之,經過培訓學習,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讓我真正認識到:校長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在學習中成長,與學校發展共進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把學到的理論與工作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把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的始終。
參考文獻:
韋惠惠.學習型學校校長領導的含義及其實現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6(36).
作者簡介:陳曉東,就職于山東省鄒平縣韓店鎮新世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