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宏
摘 要:抓住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的癥結,以一線實踐經(jīng)驗為基本理論,探討了高效課堂實施的基本條件和途徑。
關鍵詞:高效語文課堂;實施策略;導學案;小組合作;多媒體手段
一、高效語文課堂定位
高效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nèi)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其實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道理,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二、高效語文課堂實施基本條件
課堂教學的高效問題,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成穿越玉米地,第一是誰最先穿過玉米地,那就是速度問題;第二是誰掰得玉米最多,也就是看誰收獲最多,獲得知識最多,就是效益問題;第三看誰身上的傷痕最少,也就是安全問題。“速度”“效益”“安全”確實抓住了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這里有兩方面的規(guī)定應該注意:一是時間的規(guī)定性,因為凡是高效問題都與時間掛鉤,離開時間不能談高效的,二是目標規(guī)定性凡是高效問題都要與目標掛鉤,離開目標也無所謂高效了。
新課程改革中第三維目標要求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而語文承載的厚重情感、教學內(nèi)容的人文性,使我們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潛質(zhì)和優(yōu)越性。因為誰都無法否認語文課堂的情感因素,他是更直接的以人格教育人格,以靈魂觸動靈魂。因此,鑒于語文課堂的特質(zhì),教師的激情成了實現(xiàn)課堂高效的基本條件,語文課堂教師通過激情展現(xiàn)自己生命的價值取向,在課堂上煥發(fā)出亮麗的光彩,讓學生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用真情呼喚學生的真情,用行動引領學生的行動,為課堂注入內(nèi)驅(qū)力,課堂高效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實我們的生活就像一盆冷水,許多教師本來也是熱鐵,但在與冷水的較量中慢慢地冷卻下來,失去了當初的熱量,甘愿靜靜地躺在那里,如果我們不想讓平庸的生活冷卻,那么就得找回當初的熱情,把自己加熱。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失去了激情,那么他的教學就會變得蒼白、僵硬,甚至枯死,課堂教學肯定無高效可言,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課之所以上得好,除了教材挖得深,教學設計得巧妙外,更主要的是因為教學有激情,所以濃郁的情感是實現(xiàn)語文課堂高效的基本條件。
三、高效語文課堂實施途徑
1.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準確的教學目標不但為課堂指明了教與學的方向,更為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支配了教學的全過程。準確、科學的教學目標,可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教學目標的確定并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或面面俱到,具體到一篇課文或一節(jié)課,完全可以適當增刪,有所側重,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目標甚至可以相對單一,讓學生一課一得。如《師說》一課,三維教學目標擬訂如下:(1)掌握積累“師、道、圣、之、其”等多個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2)學習課文對比論證的方法。(3)在梳理文言現(xiàn)象的基礎上,著重探討課文的層次結構,進而理解作者的“師道觀”。(4)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zhì)疑的能力。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著重探究課文的爭議之處。(5)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2.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角色
情境是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的一座橋梁,教師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語文課堂成為放飛夢想的殿堂。例如,教學《琵琶行》時,當時班上有個學生是音樂專業(yè),琵琶彈得很好,我特意讓他把琵琶帶到課堂,讓學生們簡單了解了其形狀構造及其特點,引發(fā)學生對文章的好奇心和興趣。課堂氣氛很活躍。在講授《雷雨》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表演天賦和特長,深入地研讀文本,積極地去揣摩人物的神情、動作和心態(tài),在經(jīng)過同學間親密的合作,把戲劇中的場景在課堂中呈現(xiàn)。通過角色的扮演,扮演者就有一種和劇中人物相似的感受,而觀看者也仿佛如臨其境。
3.科學使用導學案,使導學案充分發(fā)揮“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導學案的合理使用能夠有效地解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為主體地位的問題,是學生真正主動學習的關鍵途徑。在這方面,陜西的宜川中學,浙江的馬塘中學取得顯著成效,讓我們在參觀學習之后深深敬佩和信服。而目前使用的導學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1)不能貼近教材,編寫的內(nèi)容與教材關系不大。(2)二是不能貼近學生,有的導學案就是教案,還有的導學案就是學生練習的羅列。(3)操作性不強,與教師的備課脫離,為“導學案”而“導學案”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這是導學案使用中的大忌。
4.小組合作模式的建設,有利于形成團體優(yōu)勢
小組合作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形成讓每個學生進步的教學氛圍,使實現(xiàn)語文課堂高效的必然組織方式。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智力狀況、性別、心理素質(zhì)、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異質(zhì)同組、同組異質(zhì)”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個小組4~6人為宜。如果是4人一小組,應該有一名優(yōu)等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學困生。這樣做既能保證小組內(nèi)各個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也便于各個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教師應把學生的個別差異看成一種積極的教育資源,實施動態(tài)分組教學,還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進行人員調(diào)整,以保證小組間學生競爭的活力,增強小組內(nèi)學生合作的凝聚力。
5.多媒體手段和科學的板書設計需有機配合
多媒體手段的有效使用,配合精巧醒目的板書設計,會使高效語文課堂猶如神來之筆,不但能讓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更能使符號、聲音、圖形、視頻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基本元素,化抽象為形象,不再口頭詮釋,而成為一組組可見、可感知的形象。可以將文字、圖片、音樂、動畫、視頻等一一呈現(xiàn),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加之多媒體圖文并茂,又兼具音響等特點,涵蓋信息量非常大,使有限的課堂時間效率發(fā)揮到最大。而科學的板書設計可以借助多媒體立體化、多層次逐步展開,對于形成知識網(wǎng)絡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因此多媒體手段與科學的板書設計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必要手段。
6.科學的評價機制
高效語文課堂要不斷走向深入,科學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情真意切、簡明扼要的評價會使每節(jié)課成為下節(jié)課的“磨刀石”,科學地評價會使高效語文課堂持續(xù)地走向深入。當然,高效課堂的評析包括學校對教師整節(jié)課的評價,更包括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導向性評價。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如果教師使用好評價工具,課堂不想活躍都不行,不想高效都不行,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學習獲得成功,獲得別人的贊揚和認可,作為學生就更為明顯。面對可塑性很強的學生,教師要巧妙地通過評價,引導他們向新的方向努力,比如:“聽你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希望你繼續(xù)努力。”“這真是個金點子。”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者回答的答案和教師相同時,則可說:“真實英雄所見略同。”這一句句激勵性評價,會不斷滋潤學生的心田,引導學生不斷前進。
高效語文課堂實施策略的研究,不但抓住了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的癥結,力求以一線實踐經(jīng)驗作為基本理論,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歷史必然趨勢,筆者相信這方面的探索,絕不是筆者和幾位同事在孤軍奮戰(zhàn),它一定會以合時代精神的魅力吸引更多同行參與到研究討論中來。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GS[2014]GH
B148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