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斌
摘 要:我國現階段的應試教育給英語語言學習帶來了不少缺陷和弊端,使從小學開始的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難上加難,為了成績,老師的教法及學生的學法都違背了語言學的基本規律。大部分學生談及英語就大驚失色,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及困惑呢?教師應從語言學自身的特色入手,讓教師及學生進一步認識語言、了解語言,從而達到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語言學習;朗讀;背誦
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本人發現英語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各科學習中困難重重,教師和學生很難形成默契、達成共識。學生可以說是從懼怕學英語到逃避學英語從而放棄學英語進而拒絕學英語。形成這種思維主要是由于學生對語言學習產生錯誤的理解,把語言學習等同于技術類學習,從而背離了語言的學習規律。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老師的教學方法都脫離了語言的實質性概念,偏離了語言學習的軌跡。就比如說我們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就必須先形成一種可以用來幫助我們使用英語的思維方式和語言方式來學習英語。我國長期以來應用的翻譯教學法,讓學習者無法形成最基礎的英語語感。大多數初學者往往因為找不到學習興趣而半途而廢。現在本人就英語語言學習的多方位綜合和各位同仁交流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評述。
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其語言意義的形成具有特定的英語語言結構規則,隱含在英語中的語言規律就是我們所說的英語語
法。而拼音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拼讀符合人類及其他動物的發聲規律,掌握了拼音文字的拼讀規律之后,拼音文字學起來要比別的文字語言更容易,不過這種拼讀的掌握要從最小的語言單位音素開始,這就必須掌握輔音和元音,輔音音素獨立組合和輔音聯字合音發音,長、短元音,元音的聯字合音發音等一系列發音規律,來形成最小的音素感知,形成英語拼音文字的最初語感。在我的教學過程中還發現有個別同學用中國的漢字給英語單詞注音,這是最不應該出現的,作為老師,若有發現要立即禁止,因為一門語言學習成功的標志,就是學習者形成該語言的語感系
統。語感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能力,是對一種語言現象的綜合、直接感應能力。任何一門語言學習,培養語感是第一位的,因此在英語學習中首先要進行英語的語感訓練及意識思維能力的學習和訓練,這樣,才能達到自然語感能力的生成。
我在教學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是很痛苦的,隨記隨忘。學生往往是拿著單詞表死記硬背,還有些學生寫了滿滿幾頁,甚至有些學生在一天或幾天內專門記單詞,這些都是極端錯誤的。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保存和提取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我們的大腦在記憶東西時往往是感覺記憶、聲像記憶、視像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等的綜合記憶。場景、時間、人物及環境都對我們的記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記憶的隨機性是很強的,專門下決心去記憶某個東西往往是起不到效果的,即便當時記住也會很快忘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記憶和遺忘的研究發現,我們要想保存好自己所記憶的東西,就應進行復習和自測。
英語語言學習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大聲朗讀,朗讀是最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之一。雖然朗讀是以理解作品和材料的意義為最終目的,但是朗讀更能增強記憶和培養語感,同時還可以培養讀者的審美情趣。朗讀使讀者“目視”“口誦”“耳聽”“心思”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達到綜合能力的提升。我這里說的朗讀是要堅持使朗讀形成一種習慣,每天要讀二三十分鐘,而不是興趣來了讀個不停而不想讀時幾天不讀。只要每天習慣性地去讀一些材料,語感的提升是不容置疑的。
背誦也是語言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總是讓我們背誦這個、背誦那個。當時感覺特別麻煩并且大多數同學都不喜歡背誦,只有個別的同學才聽老師的話把它背誦下來。當然在最后的考試中只有那些個別的學生成績優秀,現在慢慢回想起來那都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背誦是一種特殊的記憶方式,不但可以增強學生語感,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感悟能力。同時,隨著背誦內容的增多,人的記憶能力也會越強,所以,每天堅持背誦一點東西也是語言學習的基礎。
語言學習具有極大的不固定性、靈活性、趣味性。語言學習不像其他的知識和技術類學習,不需要我們專門坐下來等待學習,而是隨時隨地地運用它,在與他人交流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它去交際交流,同時運用語言也是語言學習的最有效方法。語言的表達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變通中提升是語言學習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言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快樂中去學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張厚粲.心理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