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摘 要】語文是學生認識生活、參與生活、改造生活的主要工具。學生不僅在運用語文生活,而且在自己的生活中學習運用語文。學習語文與生活結合得是那么緊密,語文是小學生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樣上好語文課?應該做到: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認真備課,老師上語文課要有激情!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做好課前預習。
【關鍵詞】培養;興趣;求知欲;認真;備課;課前;預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更大程度的創設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主體性更大的發揮,在教學中以故事的形式使文化背景知識得到更深層次的滲透,使學生感受到國文博大的同時增加學習的動力。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
學生有著愛說愛笑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小學生的心里特征,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而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求知環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可以使學生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大膽的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語文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涉及和接近學生的經歷與生活,因此老師應該多角度的轉換教法,使他們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讓他們自由的施展個性,多角度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下去,學習的驅動力自然會逐步增強。
二、認真備課,老師上語文課要有激情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外,更重要的是具體了解學生已有的語文基礎,如語文的學習成績,接受水平,對語文的愛好程度,知識缺陷等。這無論對已經任教或新任一個班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必要的。新教師可以通過與原任的語文老師交談,或與學生單獨談話,或復習提綱,或課外輔導等了解。教師備課到某一具體課文時,還要分析學生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或可能提出的問題,必要時還可以先找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做些了解,以便備課做到有的放矢。分析教材,在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化分析教材,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好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學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選好的教學方法與學法要以所教的課文、目的、任務、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校的教學設備等幾個方面,綜合加以考慮。
三、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做好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好課文內容的基礎所在。字詞關不過,課文內容不清,課后習題不思,這樣一來,老師的講授自然成了“天書”!試想在不聞不問之下何以解得玄奧重重的天機.究其實質,乃學生課前不預習所致!其中,固然有教師是否嚴于督促之因,也不免有學生是否主動預習之過.至少,對課文內容梗概應有所了解吧!若能這樣,授課中就不會出現一問三不知,不問全不知的被動局面了.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每次提到預習,無非也就是要求學生讀一讀課文,查一查字典而已。其實預習并非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預習是指導學生在課堂上根據教師的要求自己去讀書 ,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在預習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預習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尋求答案,久而久之,自己就會悟出一些方法來,越讀越覺的有興趣,越讀獲取知識越豐富。課文對于孩子來說,是枯燥的,當老師把課文讀出情感的時候,孩子就有了興趣。有了興趣就聽講了,也就參與到學習中來。我根據課文的內容讀,有時激昂,有時低沉,孩子們聽著聽著也投入情感了。減少老師的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學生互動,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比如教生字詞語,用投影儀器或者課件讓 孩子自己學,老師就把握正確就可以了。在輔導孩子讀書時,要鼓勵和幫助孩子把書讀好。老師的提問要精心設置,根據你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問題既不能過簡單,又不能過難,遇到難答的問題時,自己要盡量幫助孩子,啟發他們。不要損傷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老師的語言要普通話,說話要慢點,孩子聽話的速度要幫助孩子背書。孩子們也怕背書,所以要在講課時寫出要背章節的關鍵字詞。背書時可以讓前桌和后桌4個人面對面背,這樣孩子有背書的積極性。也可以互相提醒,提高背書的效率。
作為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正真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