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摘 要:主要討論了中學生對積極生活方式的認識和實施方法。實施方法主要包括: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鍵詞:積極;健康;生活方式
中學生精力旺盛,又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積極的生活方式是確保他們順利、成功渡過中學階段的重要基礎。為了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從一進中學起,學生就該切實重視這個問題,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并防止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
一、正確認識積極的生活方式
1.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學生要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認識到積極的生活方式應是有益的、正當的、科學的、健康的、向上的、文明的。
2.聯系生活實際,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學生要開發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值得關注的話題,圍繞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理解和掌握積極的社會生活方式。
3.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生活問題
通過調查、討論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提升自我。
二、實施方法
1.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1)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
個性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培養也很重要,平時要加強學生自制力的訓練,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行為的謹慎性,做事不沖動,遇事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決斷力,要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不斷樹立學生的信心和勇氣。
(2)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自信心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情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才會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生活也是這樣。
(3)讓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學習和生活,從中尋找和體會快樂,不斷充實和豐富人生
生活的興趣和生活的快樂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快樂的人生取決于自己的生活態度。
2.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1)使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習慣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三餐定時定量,不吃垃圾食物,不吃難以消化的食物。
(2)合理安排時間,科學用腦,注意鍛煉身體
讓學生堅持勞逸結合,看書或寫字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學習內容要交替進行,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鍛煉身體,體育鍛煉可以使大腦更加靈活。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狀態,既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也能使學生有效率地學習,是一種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將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均有助于個體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狀態。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