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摘 要:隨著國家地位的不斷提高,對人才的渴求度越來越高,尤其是人才創新型國家的建立和人才戰略的實施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在社會的長遠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保證初中生的健康發展,數學教育在整個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對數學教育不斷研究,尤其是數學作業減負增效的進一步發展和探討。簡單介紹了初中數學減負增效的研究背景,通過多種研究方式了解了初中數學減負增效型作業的狀況,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減負增效;有效研究
近年來,我國逐漸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教育界也隨之不斷改革,對教育的改革不僅是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還包含了教學作業的探討。如今的初中生學習壓力很大,面對難度越來越大的數學,本身就存在理解和學習的困難,如果再加上大量的數學作業,學生不僅不能對知識復習回顧,反而會出現更多的問題,那么教學的效果也就達不到,數學作業的減負增效也就成為教育發展創新的必然趨勢。然而,我國目前的初中數學減負增效還沒有明顯的效果,我們需要在自我探索的時候借鑒國外的先進思想,融入更多的時代理念,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不斷研究和創新,使初中生數學作業真正做到減負增效,達到研究和改革的目標。
一、在作業內容上精選數學作業題
所謂的精選數學題也就是對數學作業的數量和質量要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數量上,要根據初中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如果學生上課的學習情況不是很好,教師仍然布置大量的作業,無疑是給學生增加負擔,不僅達不到學習的效果,還會導致他們對數學產生厭煩情緒;在質量上,也要考慮課堂的效果,如果學生都學習得較好,教師就可以布置有一定難度的作業,一方面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另一方面,初中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積極地發現和思考問題,從而達到數學作業布置的目的和效果。
二、在形式上選擇多變合理的作業方式
傳統的作業形式也就是教師布置,學生做,學生做好,教師改,這種作業形式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降低了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融入更多的新理念,比如說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然后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解釋,讓單一的作業形式更加生活化,豐富初中生數學學習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思維,但是方式的創新要堅持合理性的原則,不能為了突破作業形式而忽略作業目的。
三、在傳統作業類型上進一步拓展
傳統的作業類型雖然不能滿足現在初中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它是作業類型改變的基礎,教師在拓展和創新的同時,不能完全忽略傳統類型。保留傳統類型也就是要布置一些基礎性較強或是關于課本理論的題目來檢查初中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內容的拓展,一方面是教會學生舉一反三,能夠對同一類型的題目熟練地掌握解題方法,另一方面就是激發學生的潛力,對更有深度的問題進一步地探索和解決,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統一地布置作業,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所有學生都做難度較大的題目,那么基礎差的學生會有很大的障礙和困難,如果都布置簡單的題目,那么基礎好的學生就會達不到作業練習的目的,不僅影響了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也會引起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反感。所以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和不同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包括時間的分配、數量的調整以及難度的考慮等。只有考慮了數學作業的針對性,才能確保數學作業的有效性,從而更好地推廣初中數學作業的減負增效。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對初中生的教學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數學作業作為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成為改革的必然選擇。面對越來越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學生的壓力也逐漸增加,過多的數學作業并不能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能力,那么減負增效型作業也就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筆者提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單一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促進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應該適當地減少數學作業,給學生展開其他活動的空間和時間。雖然減少了作業量,但是提高了作業完成的質量,增強了學習的效果,是適應現代化人才需求的一種教學方式,所以我們需要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和國家的最終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改革,促進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促進國家人才強國的建設。希望通過本文的簡單分析,能夠幫助相關工作人員更好地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陸樹海.淺談初中數學作業如何做到“減負增效”[J].新課程:中學版,2010,22(10):160.
[2]向云勝.改變觀念,與時俱進:初中數學教學中課業的“減負增效”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1,31(5):80-81.
[3]陳建國.初中數學的減負增效作業優化設計[J].成才之路,2013,16(28):82.
[4]李賀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減負問題探討[J].大觀周刊,2013,21(1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