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利
摘 要:所謂激勵,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點燃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向預定的目標努力,歷史課程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從三個方面探討了高中生歷史學習中的激勵作用:激勵教育,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情感激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環境激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歷史教學;激勵教育;情感
歷史課程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從不同的角度反映重大歷史事件,展現人類發展進程中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高中歷史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歷史教學的特點,引入激勵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搭建探究性學習平臺,提高課堂效率,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一、激勵教育,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所謂激勵,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點燃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向預定的目標努力,教師在教學中創造合適的激勵環境,運用靈活多樣的激勵手段,對學生施加影響,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主動探究,提升學習效率,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歷史教學中,運用大量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弘揚歷史情感,引起學生共鳴,以教學內容為導向,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要認識到歷史學科的互動性,強化師生之間的聯系,與學生真誠交流,尊重學生人格,用愛心打動學生,依據學生個性差異,給予學生人文關懷,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賴。高中階段學生有著自己的思想和感知,在個性與愛好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他們對歷史知識的需求不同,歷史教師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激勵手段,迎合學生的需求,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用真情感悟歷史,提高歷史素養。例如,“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教學,教師鼓勵學生搜集有關中國古代藝術成就的素材,對學生獲得的資料給予高度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對古代藝術的直觀感受,強化認知度,感悟歷史文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活躍課堂氣氛,有效完成教學的預期目標。
二、情感激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感情是人們對周圍環境及事物的心理反應,左右著個體行為,不同的情感狀態,產生的行為效率不同。歷史教師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入手對學生進行激勵,理解和尊重學生,虛心聽取學生對歷史課的認識,主動與學生溝通,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充分信任學生,根據學生的優勢,分配學習任務,例如,幫助老師整理資料、搜集某些人物的野史等,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老師關注,被老師關愛,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關心學生的學習及生活,能消除學生與教師間的隔閡,課堂教學時,走到學生中間,詢問學生的困惑點,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打造融洽的師生關系,例如,根據歷史教學目標,選取視頻動畫、歷史圖文,重現歷史情境,師生共同觀看視頻,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人類歷史,把歷史事件與人物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加深學生的記憶深度,強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在《抗日戰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上課時播放有關的影視畫面,將情景融入課堂,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能啟迪和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靈感,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能拉近師生距離,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環境激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學生處于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學習動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學校、家庭是學生生存的環境,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教師利用輿論的力量,通過自身的行為向學生傳遞什么行為是值得鼓勵的,什么行為是可恥的,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創設競爭環境,激發學生不甘落后的心理,高中歷史教師可以營造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的進取心,例如,組織學生辯論賽“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激發學生探究精神,很多學生主動查閱資料,閱讀相關課外書籍,學生們熱情空前高漲,針對歷史爭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認識,認為成功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認為失敗的學生也不甘示弱:“清政府雖然滅亡,但帝國實力卻并無變化”“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學生情緒激動,最后教師總結:“要辯證地看待辛亥革命。”學生們積極收集資料,踴躍發言,積極思考歷史問題,學習到很多超越書本的知識,競爭激勵收到令人欣慰的效果。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通過激勵教育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吳運友.激勵理論與教師積極性的調動[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5).
[2]張靜.中學生歷史學習動機的調查與培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