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王睿
摘 要:前期的課程改革更多的是注重課堂形式上的變革,而忽視課堂本身的價值。如同文章要有思想內涵一樣,課堂也理應具有生態屬性。構建生態課堂就是減負提質,構建生態課堂就是為數學正名,構建生態課堂就是推動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生態課堂;邏輯性;重復性;層次性
一、構建生態課堂的必要性
數學一直以來是學生乃至全社會愛恨交加的學科,既恨數學的繁與難,又愛數學的精與巧;既宣揚數學在生活中的無用論,又承認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既抱怨數學在考試中的應試屬性,又喜歡數學在解題中的趣味屬性。
調查發現,既有數學的狂熱追求者,也有數學的極度反感者,更有無數的無所謂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喜歡或者討厭數學的原因中,答案“精彩的課堂”排名第一,答案“教師的影響”排名第二。這不難發現,數學課堂不僅是傳遞數學的渠道,更是傳承數學思想的主要陣地。所以構建高效優質的數學課堂是數學教學的當務之急。
課堂是否高效,是否有效,關鍵看課堂是否能吸引學生,是否能將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有效地教會學生,而這都取決于課堂是否有生態屬性,一節有生態屬性的課堂一定能吸引學生,一定能將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教會學生,所以,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是——構建“生態課堂”。
二、生態課堂的定義
顧名思義,生態課堂就是具有生態屬性的課堂。將精巧的設計思想植入數學課堂,將邏輯性、重復性、層次性三大要素植入數學課堂,這種回歸數學本質的課堂就是生態課堂。
三、生態課堂的三要素
1.要素一——邏輯性
邏輯性分兩方面,一是課堂本身的設計要有邏輯性,即各環節之間有承上啟下的關系,環環相扣,緊密結合。二是講授的知識之間要有邏輯性,尤其像數學學科更是如此。兩個邏輯性設計好了,課堂就顯得很輕松,教學時間就很快過去了,學生也就喜歡了。
《圖形的平移》一課的教學設計過程體現了數學的發生、發展過程。從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運動入手,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正是因為類似的運動比較多,所以數學給這個常見運動下了個定義。概念建立以后,自然應該討論其性質,所以設計了“性質探索階段”。為了加深知識的理解,所以設計了“性質應用階段”,并且設計了由易到難的三層次問題,即第一層次是在方格紙中已知方向和距離畫圖,第二層次是在方格紙中已知對應點作圖,第三層次是去掉方格紙作圖。之后設計的“實際運用階段”則體現了平移概念的實際意義。解釋了為什么要學數學的問題。最后設計的“小結階段”,用“1241”四個數字歸納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體現了一種簡潔性。
2.要素二——重復性
波利亞說過:如果同一個問題反復地對學生有所幫助,那么他就會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重復是非常必要的。但重復并不是簡單的機械重復,而應該是不同側面的、不同視角的、不同背景的、不同組合的、相同知識點的重復。這樣的重復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圖形的平移》在“動一動”環節,設置了五個簡單可行的試驗,讓學生重復理解平移的定義,并強化平移的兩個要素:方向和距離,同時也為研究平移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
《圖形的平移》在“想一想”環節,設置了三個類似的問題研究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從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任意方向三個方面研究,既重復了教學重點,又讓學生感受到平移方向的多樣性。
《圖形的平移》在“畫一畫”環節,設置了三個問題,雖然都是根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作圖,但要求也不相同。問題一是已知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問題二是已知某一點平移前后的位置,需要尋找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問題三是在沒有方格紙的背景下作圖。三個問題重復的是作圖這一知識點,不重復的是問題背景,并且將未知問題轉化為已有知識。
3.要素三——層次性
層次,指的是文章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它反映和表現客觀事物的發展階段和矛盾的各個側面,同時,也是作者思維流動發展過程的具體體現。
生態課堂的層次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數學知識的層次性,即結合數學知識本身的邏輯關系,理清每節課的知識順序,進而設計出教學過程;(2)例題和練習的層次性,秉承先易后難的原則,結合學生希望獲得成功體驗的心理特征,例題和練習的設計一定要具備嚴密的層次性。
《圖形的平移》在數學知識上依據“生活實例—抽象概念—理解概念—探索性質—應用性質—回歸生活”的知識體系設計而成。
《圖形的平移》的設計,特別在“順用”知識和“逆用”知識兩個層次上狠下功夫。例如,在“理解定義階段”,通過“動一動”環節,設置了五個簡單可行的試驗,充分“順用”定義,讓學生重復理解平移的定義,并強化平移的兩個要素:方向和距離。同時也為研究平移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通過“想一想”環節,又“逆用”定義,利用方格紙,研究三角形的平移方向和距離。為了突破此教學難點,方格紙的設計有效地降低了問題的難度,研究三角形的平移也比較合適,引入環節的流星就是點的平移,線段的平移也不是易錯點。而三角形作為最簡單的多邊形,既是易錯點,又能充分展示圖形到點的轉化過程。
《圖形的平移》在“畫一畫”環節也是設計了不同層次的作圖題,既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平移的性質,又能通過精巧的、具有層次性的練習感受數學的發展過程。
生態課堂的真諦是課堂的回歸,是數學知識本身魅力的體現,這就要求授課教師首先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強烈的責任心,其次是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教學改革,這樣才能讓數學課堂具有生命力,才能讓學生、讓社會認識到數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