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鴻山
摘 要: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對于學科教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學工作的核心,這也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較為關心的問題。對在新課改的環境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一、科學合理利用課本教材
小學語文教師在有效性的教學過程中,最基礎的就是對課本教材的二度開發,科學合理地利用教材,在課本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加工與調整,促使教材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從而讓學生能夠有效地理解課本內容。但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在教材上下工夫,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難度。而教師能夠科學合理地利用課堂教材,對課本教材進行有效的探究與開發,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中,教師在課前備課時一定要注意到此文的本質意義,要讓學生學會感恩,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對此,教師需要仔細研讀課文,從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通過對人物介紹、語言、動作、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寫,從而有效地學習感恩之情。
二、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誘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教學理論已被眾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可,并且通過多次實踐證明是有效的。故而在進行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地誘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有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與在意外界評價等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設置疑問懸念,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產生好奇心,從而將注意力放在語文課堂上。當然,根據小學生在意外界評價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適時給予學生一些鼓勵與贊賞,以樹立小學生對學習語文的信心。例如,《小猴子下山》授課時,教師首先可以設置懸念,讓學生猜測小猴子最后選擇了什么,帶著疑問看課文,教師再向學生提問。對于學生的回答,倘若正確,教師應給予表揚與鼓勵,而學生回答錯誤,教師更應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先對學生進行鼓勵,再指出錯誤。如此,不但讓學生有效地認識到了錯誤,同時增強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小猴子、西瓜、芝麻等課文出現的角色,通過學生熟讀課本,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此,不但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時還有效地誘發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有效地加深了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三、教學目的明確化、具體化
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有效的明確的教學目的與規范的教學范圍,如此才能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學習。對此,教師需要對課程大綱進行認真有效的分析,研究課本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范圍,從而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當然,在明確了教學目標后,還要對每一個教學目標進行分析,使教學目標具體化,能夠在教學中發揮最大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丑小鴨》時,教師應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明確中心思想,確定教學范圍,劃分故事階段,如此,能夠讓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課文學習,掌握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社會日益進步的今天,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不但是新教改的要求,同時也符合時代的發展。它能夠讓小學生提升語文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水平,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當然,以上筆者的分析與探究還不夠全面,這還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課改的指導,不斷在實際語文教學中進行完善與實施。
參考文獻:
趙財經.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改革 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0(0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