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彬,譚 粵,平志勇,胡 丹
(大理學院工程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
基于建筑學專業“建筑設計基礎Ⅱ”課程教學設計的教學反思
楊榮彬,譚粵,平志勇,胡丹
(大理學院工程學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建筑設計基礎Ⅱ”是建筑學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必修課,以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基本的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課程教學以學習活動為中心進行設計,結合不同的設計專題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通過對課程的教學反思,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體能動性等方面深入思考總結,努力提高教師和學生在專業基礎課教育中開展教學實踐的能力,促進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建筑學;建筑設計基礎Ⅱ;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5.06.022
大理學院作為云南省內滇西地區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座落于秀美的蒼山洱海之間,學校結合自身建設的發展特點和特殊的地域優勢,2009年獲得國家教育部批準開設建筑學專業,為滇西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建筑行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1〕,2010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招生形勢良好。
“建筑設計基礎Ⅱ”是建筑學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必修課,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個部分。按照大理學院建筑學專業培養方案中對專業的基本要求“……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獨立進行建筑設計和用多種方式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本課程的教學主要針對學生在學習了“建筑設計基礎Ⅰ”、“建筑制圖”〔2〕、“形態構成”〔3〕等課程的基礎之上,將基本的圖形表達、模型制作和設計理念等知識綜合運用于實際的專題設計中,培養學生的設計方法和熟悉完成一個專題設計周期的能力,同時為“建筑設計Ⅰ”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是學生進行專業設計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本課程自2011至2012學年第2學期開設以來,至今主要對建筑學2010級、2011級和2012級的同學進行了教學。在每一個年級的教學中,任課教師都不斷地結合學生實際進行課程的教學設計,總結出寶貴的教學經驗,進行適當調整,努力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是包含學習者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目標分析與描述、方案設計以及對方案進行缺陷分析與改進的操作過程,這一系列操作的目的是建造一個能滿足要求的教學系統〔4〕。關于教學設計的模式,烏美娜教授提出了比較宏觀的教學設計一般模式〔5〕,余勝泉先生等提出的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6〕則從微觀的角度來進行教學模式的設計。而在“建筑設計基礎Ⅱ”課程教學中,我們主要嘗試著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模式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嘗試設計、對所設計的方案進行結構化分析、教學方案的優化、方案的缺陷分析與改進4個階段進行(見圖1)〔7〕。
2.1教學內容設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引導為主,激發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為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建筑學專業知識的興趣,為高年級的專業綜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采用循序漸進的專題設計訓練,讓學生能夠由淺入深地深入學習,并與后續專業設計課的專題設計相銜接?!敖ㄖO計基礎Ⅱ”主要包括4個專題設計(見表1):第1個設計專題——食品亭設計,主要訓練學生對建筑與外部空間環境的理解和認識,選取大理學院古城校區內的4塊地段,讓學生在進行專題設計時,不僅對自己生活和學習的環境進行思考,并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出美化校園的小品建筑,為學校的師生營造一個休閑、游憩和交流的場所。第2個設計專題——品牌專賣店設計,主要訓練學生對建筑單體的設計能力,包括建筑造型和室內設計的相關內容。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地進行不同特點專賣店的設計,任務書所給的地段是一塊虛擬的理想場地,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設計和表達。第3個設計專題——外部空間體驗分析,主要培養學生對已建成的實際建筑和外部空間進行分析。通過食品亭設計和品牌專賣店設計的訓練,學生基本對建筑與外部環境、建筑單體(建筑造型、室內設計)等有一定的基礎和認識,結合本專題的實際調研,使學生對建筑方案與實際建成建筑之間進行分析和比較,進一步理解建筑的設計知識,用徒手畫鋼筆畫、色彩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加強學生的繪圖表達能力,同時為高年級的建筑測繪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外部空間體驗分析專題選取了大理地區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如:大理學院古城校區第一教學樓前廣場、大理古城洋人街、大理古城紅龍井街區、大理古城玉洱公園、大理古城人民路、下關人民公園廣場、下關明珠廣場、下關全民健身中心廣場等,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對大理地區的地域特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通過分組的方式(2~3人/組),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第4個專題設計為——別墅設計,主要培養學生對一個專題訓練周期的掌握能力,為后續專業設計課程的專題設計起到銜接的作用。該任務選擇了溪邊、山地、海濱地段(虛擬),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并結合不同地段的特點進行分析,實地調研已建成的別墅案例進行分析,設計自己理想的別墅,通過調研報告、圖紙、模型等方式進行設計和表達。別墅設計作為一個重要的專題設計,是對學生設計和表達綜合能力的訓練,結合清華大學關于別墅設計寶貴的教學經驗〔8〕,我們也嘗試著運用在教學過程的教學設計中。

圖1 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2.2教學過程設計整個教學過程(見表2)從第1周到第13周,理論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在第13周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學生綜合表達能力的培養。整個教學活動分為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部分,理論教學部分包括任務布置、不同類型的設計專題講座、針對各個設計階段出現問題的講座、請專業教師進行的專題講座等組成;實驗教學部分由任課教師根據各個專題設計進行小組輔導,并針對不同專題進行教師輪換,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得到各位老師的輔導;實踐教學部分則主要包括上板和全班評圖兩個部分。

表1 “建筑設計基礎Ⅱ”課程教學設計

表2 “建筑設計基礎Ⅱ”課程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習活動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我們進行了一些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教學內容與教學周期的一致性由于“建筑設計基礎Ⅱ”課程在2011級的教學中主要安排在
2012至2013學年的第1、2兩個學期,期間還包括了小假期的時間,因此,4個專題設計的時間相對充裕,學生完成的效果相對較好;而2012級同學的學時主要為2012至2013學年的第2個學期,總共13個周次,4個專題設計的周期相對較短,學生完成的作業情況,相對要差一些,教學內容應該結合教學周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進行設置,以適應學生的學習要求與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3.2學生的圖紙表達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幾個專題作業都需要學生將前期的專業知識靈活運用,并綜合地進行模型、圖紙的表達。但是,通過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的模型、圖紙交流,發現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具有很大差別:有的同學已經可以用計算機建模、手工建模,而有的同學還停留在簡單的草圖階段。但是,一個總體存在的問題很明顯: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同學都考慮了很多,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最終的模型制作也不錯,但是在最終的圖紙表達中卻不能把自己設計中最精彩的部分展現出來,也不能夠把前期的設計表達知識靈活地運用在自己的設計中,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3.3指導教師之間及時溝通的重要性課程的理論、實驗和實踐部分由幾位任課教師和建筑學專業教研室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完成。教學過程中每位教師結合各自指導的實驗小組,針對不同專題設計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交流與溝通,例如:在食品亭設計中發現學生在設計中,不能夠將前期所學的設計知識和繪圖知識靈活運用于設計當中,老師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輔導,并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在理論課上進行相關專題的講座——設計方法的運用、空間構成與設計的知識等,不僅鞏固學生的前期知識,也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設計。教學過程中,幾位教師共同探討設計任務書需要改進的方面:教學的目的、設計周期、設計地段的選擇、計劃進度的安排,以及評分標準等,并向教研室里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通過給學生的專題講座、綜合評圖等方式,共同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
3.4激發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與維護是整個教學設計中關鍵的內容。把學習動力作為一個系統進行設計,通過引起學生興趣、正面鼓勵、利用認知沖突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將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促使學生成功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等。設計專題中選擇學生熟悉的校園內地段,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去思考設計;外部空間體驗結合大理地區的特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的街道、空間(洋人街、紅龍井、人民路),當代的建筑外部空間(下關),還有學生自選的沙溪古鎮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實地調研、分組測繪、繪制圖樣、制作圖冊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并引導學生思考與設計,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發揮重要的作用。
“建筑設計基礎Ⅱ”課程已經在建筑學專業的3個年級進行了教學,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積累了一些寶貴的教學經驗,例如能夠引導學生把前期所學的抽象理論知識與實際的設計專題相結合;學生也開始學會結合自己所處的環境條件綜合考慮進行設計;能夠在教學過程及時調整專題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努力改善教學效果;將學校的實際環境引入專題設計中,使學生能夠到實地踏勘,對熟悉的環境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等。
但是通過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反思,我們也發現了還有一些需要調整的方面:例如建筑學作為新開設的專業,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教學體系和模式,通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培養計劃進行調整與改進,而教學周期則與培養計劃的學時相一致,因此在教學周期與教學內容方面,還需要通過教學改革等方式進行調整。學習活動中不同的主體,由于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等差異,導致學習效果也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習主體進行輔導,針對出現的不同問題進行教學,努力改善教學效果;學生還不能很好地運用基礎知識去表達自己的設計圖樣和制作模型等。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對建筑有一些感性認識,并具備一定圖樣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基礎之上,以大理學院建筑學專業的培養計劃為指導,與專業的主干課緊密聯系。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可以重點通過對教學內容中的不同設計專題、學生表達設計的能力(圖樣與模型)、教師針對教學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善。首先,在教學內容中結合不同的專題,突出訓練的重點,選擇學生較為熟悉和感性趣的環境,激發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其次,培養學生的設計表達能力,在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學會如何運用表現技法表達自己的構思,通過圖樣和模型的方式,為高年級的設計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該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深入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教學反思〔9〕,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本門課程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素梅,郝倩茹.大理學院開設建筑學專業的可行性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0,9(4):97-100.
〔2〕金方.建筑制圖(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顧馥保.建筑形態構成〔M〕.2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4〕楊開城.教學設計:一種技術學的視角〔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5.
〔5〕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3.
〔6〕余勝泉,楊曉娟,何克抗.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7〕楊榮彬,李汝恒,胡永茂,等.論地方高校建筑學基礎教育課程的教學設計〔J〕.大理學院學報,2013,12(10):81-85.
〔8〕楊榮彬,李汝恒,趙素梅.基于建筑學專業主干課基礎性教學的再思考〔C〕//2012全國建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386-391.
〔9〕姚玲.教學反思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生長點〔J/OL〕. 〔2014-06-12〕.教書育人(高校論壇),2013(8):52-54. http://s.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q=教學反思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生長點%20DBID%3AWF_QK&f=c. Periodical.
(責任編輯袁霞)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45(2015)06-0085-05
[基金項目]大理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基金資助項目(KYQN201005)
[收稿日期]2014-06-16[修回日期]2014-09-10
[作者簡介]楊榮彬,講師,主要從事高校教育和地區建筑創作研究.
Teaching Reflective of Teaching Design of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Course 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II
Yang Rongbin,Tan Yue,Ping Zhiyong,Hu Dan
(College of Engineering,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Abstract〕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II is a required basic course of architecture majors.It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basic design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Learning is the center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is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with different design projects.Through the teaching reflection,we are trying to summarize the teaching content,methods,and the stimulation of students'motivation,and to improve the teachers'and students'abi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and to promot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tudy.
〔Key words〕architecture;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II;teaching design;teaching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