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菊
摘要:小學數學所學習的知識都是源自于生活之中,因此教學中要密切聯系生活,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性。但是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更多地聯系生活,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嚴重脫離是數學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們如今倡導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主要根源。本文將對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進行思考。
關鍵詞:生活化 ? 數學教學 ? 教學情境 ? 教學語言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受到教育理論者和一線小學數學教師的青睞。然而,部分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片面認識和絕對化做法。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呢?
一、創設生活化情景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通過真實的情境來完成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和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力求事半功倍。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要主動去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并積極探索新知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更加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通過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素材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周長與面積的關系”一章中我采用了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分別試著將20根火柴擺成各種形狀,從而得出長寬差距越小面積越大,多邊形變數越多面積越大,同周長越接近圓面積越大等。在實際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課外活動中,學生在跳皮筋時,可以通過增加支撐人數來擴大容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又如牧民的籬笆往往構建成圓形,給予牛羊足夠的活動空間……這些都是利用簡單的形狀變換來增加面積,結合學生生活中的經驗來完成教學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運用生活化語言
數學知識普遍具有抽象化的特點,大部分學生都會感到枯燥無味,這對于教師的語言素質能力要求是極高的。針對這種情況,同時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認知特點等一系列選擇導向,必須將數學語言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快更深刻地進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方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說:“老師家里現在養了一些兔子和小雞,一共有10個頭,28只腳,可是現在忘了到底兔子和小雞各有幾只,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能告訴老師呢?”學生回答的方法各種各樣,此時進一步引導學生:“兔子和小雞飼養同時,還想了解更多喂養的注意事項,請大家踴躍發言?!惫膭顚W生相互討論發言。在學習雞兔同籠問題的同時,又對生活中兔子和小雞的飼養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三、使用生活化教學手段
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許多高新技術已經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尤其是計算機教學,將抽象的定義形象地展現了出來,成為多數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但是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課堂學習中,合理地運用學生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教學,例如教學對稱圖形一章的內容,我引導學生尋找自己身邊具備對稱特性的物品,學習的課本、教課的黑板、天空的飛機,讓學生想象、觀察、思考對稱物體的特征,找出對稱中心。再設計“你問我答”活動:①每兩個人組成一組,分別隨機選擇自己身邊或者眾所周知的物品,另一個判斷是否對稱。②找出對稱圖形共同具備的特征。③進行歸納總結,找出點、線、面各種對稱的例子。
數學知識體系比較復雜,不易理解,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都具有不小的難度,甚至部分學生會厭惡數學,但是科學合理地將數學的學習與生活中的游戲結合起來,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掌握數學知識,寓教于樂,進而完成教學要求。比如在學習概率章節時,設計拋硬幣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找到規律。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不能單純地將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戰場,也應該是學生生活的歡樂園。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生活常識結合起來,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數學思維解決,數學難題運用生活模式進行理解,把社會上的各種素材合理地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難,體會到數學的巨大作用和蘊含的無窮樂趣。
四、進行生活化練習設計
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生活中的運用,因此教師要尤其重視引導學生去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本質,特別是小學數學內容,生活中事無巨細都與之息息相關。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要在課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鞏固,熟練掌握并能夠在生活中得以切實運用,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性,培養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基礎的生活實踐水平。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后,我要求學生回家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求出客廳的面積,再測量一下地磚的長和寬,并算出它的面積,最后估算一下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興趣盎然,親近數學,真正讓數學走近學生,讓數學走入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積極地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于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即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參考文獻:
[1]杭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2(35).
[2]徐傳富.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新課程:下,2012(8).
[3]吳玉亞.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2(11).
[4]林桂陽.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微[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2(2).
[5]李幽然,李燕.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之思考[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9).
[6]馬會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若干問題簡析[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6).
[7]喬虹.新課程視野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誤區探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