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寶梅
摘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在區域活動時通過對材料的操作、探究、實驗、制作以及在與同伴互動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交往,體驗快樂,且能夠分享快樂。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發揮其最大功效,關鍵在于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有效指導。
關鍵詞:區域活動 ? ? 教師 ? 有效指導
一、區域環境的創設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共同合作,又要注意讓他們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地投入到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區域環境的建設注意動靜分開(如音樂區和美工區),利用玩具柜、鋼琴、自制屏風式隔板從中隔開劃分區域,以保證幼兒參與不擁擠。對于活動量大的區域(投擲區),要劃分到活動室外的一角,這樣既便于關注到幼兒也滿足了他們愛運動的需求。另外,我們在每個區要設立標記,提出相應的規則。當發現某一區域沒有標記時就暫時不進入該區域,其實這也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常規培養。同時又便于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安排,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讓幼兒自己做主,成為區域的主人,成為環境創設中不可缺少的參與者,以便讓幼兒從中理解“輪流、等待、分享、謙讓”等的含義。
二、材料的投放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區角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有效的材料投放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社會交往、動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投放材料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到了大班,他們的抽象思維已經形成,想象力也豐富了。于是在區角里我們投放上了半成品材料,這樣大大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如在“各種車輛”的主題中,在手工區材料的提供上,我們首先提供了牙膏盒、飲料蓋、紙盒等幾種材料讓幼兒自由制作,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擺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后,當發現能力強的幼兒不再滿足現狀時,就再次投放了一些新奇的材料,以便讓能力強的幼兒自主探索制作。
即便是同一年齡的幼兒在智力、能力上也是不相同的。他們有的想象力豐富、語音表達能力好,可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差;有的懂事但交往能力差。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投放了不同的材料:針對動手能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幼兒,我在語言區里用幼兒收集的塑料瓶制作了一些帶有故事情節的截圖玩具,讓他們通過比拼完整的故事情節,講述故事內容,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他們在語言區里不停地講著《傻小熊進城》《小姑娘的小花帽》《三只小兔》的故事,還根據故事和生活經驗不停地與同伴進行交流,從而大大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交往能力差的幼兒,我們在角色區里也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幼兒不僅沒有覺得枯燥乏味,反而興趣更濃。
(二)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投放材料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幼兒創造的源泉,只有產生了興趣,幼兒才能由愿意玩,變為主動學。由此可見興趣能激發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并不斷地在活動中討論研究、創新。平時我們要注意傾聽他們的心聲,捕捉他們的興趣。如一次晨間活動時,陳超和王小亮在往自己設定的目標投沙包,很多幼兒在旁邊圍觀加油,我想與其讓他們在旁觀還不如讓他們都參與進來。于是,我在投擲區又投放了套環、報紙球、磁鐵板等材料,讓幼兒在玩時既鍛煉了身體又掌握了投擲技能。
(三)根據主題內容投放材料
區域活動的材料不能一成不變,必須要跟著主題的步伐進行,主題開展到哪個階段,環境就應相應地創設到哪里,同時區角材料也要相應地更換變動,以便讓區域活動和教學活動有機地統一起來。只有不斷更新、變化的活動區域,才能使幼兒對區域活動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如主題《七彩世界》,在科探區我們提供了碟片及吹泡泡的工具,讓幼兒發現有很多七彩的東西。比如在語言區我們放置了幼兒設計的七色花,讓幼兒說出自己想讓什么顏色的花瓣實現什么樣的愿望。另外,在美工區我們還提供了橡皮泥,既可以讓幼兒用橡皮泥捏出不同造型的物體,也可以讓他們用橡皮泥給玻璃瓶進行裝飾,使瓶子變得更漂亮,幼兒還可以將所有七彩的東西裝入瓶中,制作七彩花瓶。主題《我發現的奧秘》中,在科探區我投放了可供幼兒觀察的磁鐵,有關于電的(電筒、電池)、有關于鏡子的(放大鏡、望遠鏡、萬花筒等)等。幼兒通過觀察、操作發現了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道理,以及磁鐵能吸哪些物體和不能吸哪些物體,知道了電池的正負極以及在利用電池時要按正負極標志安裝等。
三、邊觀察邊指導
《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區域活動中,幼兒是主角,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要扮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給予適當指導,使不同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如在開展的《我設計的書包》這節區域活動中,我們要求幼兒制作書包。小朋友在制作書包的過程中充滿了自信,非常投入,有幾個小朋友的書包制作得既漂亮又精致。我發現他們都很想背起自己制作的書包,但是背帶是卡紙制作的,固定性不好,背一下就會脫落,這使幼兒十分懊惱。這時,我走了過去并遞給幼兒一個透明膠,說:“你的書包制作的真漂亮,但是別急著背,要讓你的書包變得更堅實點再背起來。”小朋友聽后立即動手把書包的背帶粘結實了。當幼兒遇到困惑時,教師及時給予一種思路,就會讓幼兒繼續充滿自信地創作,從而獲得成功的樂趣。
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為幼兒獲得了更多的社會實踐經驗,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因此,作為教育者,要從各個角度為幼兒提供各種操作學習的材料,讓幼兒去操作、去體驗、去發現、去探索,不斷地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幼兒園課程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