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武
【關鍵詞】 生物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4—0105—01
一、給每節課開好頭,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師對每堂課的開場白應該仔細推敲,要使開場白起到激起學生興趣,從而為傳授新知識掃清心理障礙,就必須根據不同情況、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導言。如,對新生上第一堂課,一般可先來段精彩的開場白,講神秘的奇花異草、動物的一些特殊行為以及仿生學在軍事和民用的發展前景,其間可穿插有些生物學家的趣聞秩事。這樣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奧秘無窮的生物界之中,自然會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理論性、實驗性、社會性都很強的學科,所包含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學生學起來就會有很多的困難。隨著時間流失,沒有消化的知識點日積月累,慢慢地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進而開始不喜歡學習生物。對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將這些很難感知的知識內容呈現出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理解了知識,學習成績就會有很大的提高。例如,講到“生態系統”,可以將影片中出現的海洋、森林、草原等場景編輯成小短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生態系統類型;在講授“神經調節”的時候,關于神經細胞的結構,反射弧的組成,反射活動的完成,興奮的傳導等知識,用圖片、動畫等多媒體課件演示出來,在感嘆生命微妙組成的同時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并且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三、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學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情境教學能夠使學生被一種愉快和諧的特殊氣氛陶冶、感染和鼓勵,從而激發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培養對生物知識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設計一些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授“營養繁殖”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情境:有人種了一棵綠橙樹,上面結了很多綠橙,竟然有不同的外觀和色澤,吃起來口味也不同,這個人是怎樣種出這棵與眾不同的綠橙樹的呢?引導學生帶著饒有興趣的問題去閱讀“營養繁殖”。情境的創設有時非常簡單,如,教授“種子萌發的條件的探索”時,教師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實際的情境——兩組種子萌發的標本:一組萌發狀態良好,另一組則種子沒有萌發。這充滿矛盾的情境,自然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講述,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沒有參與到知識的探討中,就會出現有的學生貌似在聽課,實際上思想已經溜號,學生感覺課堂沉悶,知識枯燥,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只是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演出”中,配合學生完成知識的探究學習過程。這樣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述動物細胞分裂和植物分裂的時候,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制作模型,演示動物分裂和植物分裂的過程,有些學生利用花生作為細胞核,彩紙作為細胞背景,有些學生利用腰果制作液泡,清晰準確地表示出分裂的過程等等。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解決了問題,掌握了知識,同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走進學生實際生活,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生物學科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都可以用現在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解釋,這樣不僅解決了他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了肯定,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一些實際生活的例子穿插到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講授“葉綠素的合成需要光”之前買一些豆芽,要一部分用透明袋子裝,一部分用黑袋子裝,然后放在陽臺上讓太陽照射,等到上課的時候,把這兩袋子的豆芽當作例子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思考為什么白色袋子里裝的豆芽變綠了呢?這些知識都可以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七、注重學生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很多生物知識都是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來的,也有很多生物知識要通過實驗驗證,很多學生都喜歡實驗,通過自己動手做出結果,既掌握了知識,又在實驗過程中得到成功,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學校的實驗教學資源使學生實際操作。例如,在“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中,學生在顯微鏡下可以找到細胞核和液泡,所以可以找出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另一方面,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課外實驗,使學生自己去設計并完成實驗來解決問題。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