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銃沛
【關鍵詞】 生物教學;環境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4—0107—01
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環境與發展,是當今人類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農業生產突飛猛進,環境保護尤為突出。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進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呢?筆者認為應以現行中學生物教材為基礎,將環境教育滲于其內,寓于其中,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通過課堂滲透環境教育
現行生物教材中包含了許多環境教育的好材料,教師應抓住這些知識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生物學知識的傳授將有關的環境教育內容引入課堂并將之傳授給學生,使學生逐步地增強環境意識。
例如,教學“生物與環境”這一單元的內容時,著重以生態學知識為主要目標,以“生態系統”為主線,以環境問題或典型事例為引言,貫穿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的知識。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大量的圖片、視頻資料和動畫效果,真實、生動地展示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等,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環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多么重要的影響。
二、以開放式教育理念分析生活中的環境問題
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各種紛繁復雜的環境問題,有些與人的生活實際或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存在于教科書以外的各種教學資源,抓住生活中與環境有關的熱點問題,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討論,引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進行探求,使之從情感上關注環境問題,進而增強環境憂患意識;還可以引領學生到校園、社區、大自然中進行生態考察和環境問題的調查,激發學生以開放的心態去分析和解決環境問題,把學生帶出課堂,走向社會。
例如,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可以讓學生通過媒體報道及有關資料的收集,了解這次洪水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惡化、森林植被大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使蓄洪防洪能力下降。在此次教學活動中,學生懂得了綠色植被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了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利用生物課外活動進行環境教育
進行環境教育,除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刻意滲透之外,還可以利用生物課外活動,開展有意義的、與生物相關的環保活動,培養環保意識。這些活動應是學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們學習興趣、具有典型環境教育意義的。
例如,利用課外活動及其他課余時間,讓學生對附近環境進行社會調查,組織學生觀看垃圾場、污水處理場等,指導學生寫出現場考察報告,內容應包括:調查目的、時間、地點、調查現場的環境、該地域附近生物生長狀況,調查后的體會、對環保措施的建議等。如有些學生提出了禁止工廠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用各種方式定期清理污染物、綜合治理周邊環境、加大保護和美化環境的宣傳力度等各種建議,從思想上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在行動上以身作則去感染周圍的民眾,進行環保行動,共同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通過活動,使環境意識在學生頭腦中逐步扎根,形成自覺參與意識,養成良好的有利于環保的行為習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生物技能和環保技能,增強環境意識,做到“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既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又可引起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表明,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可行的,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
綜上所述,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急需的,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