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松枝
摘 要:數學是一門注重思維的學科,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注重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工作。第一,教師應當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用表意明確、幽默有趣的語言與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或交流;第二,教師要培養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或解題的能力;第三,要注重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
關鍵詞:教學語言;動手能力;團隊協作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數學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不能忽視對數學這一學科的重視。
但是,僅僅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學習就足夠了嗎?數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占比例不小,如果教師善于利用,把德育工作適當地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中,相信學生所收獲的將不僅是知識的增長,還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師應當如何把德育融入數學教學中呢?
一、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
語言是教師直接與學生進行交流的工具,尤其是數學這樣強調思維性的學科,教師就更應當注意選擇表意明確、有趣幽默的語言。這一項并不是在直接進行德育,但卻是德育工作最基礎的條件之一。
教師幽默、精準的語言表述,能夠傳達更清晰的意圖,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理解。事實上,數學老師由于學科特點而在語言上往往更加干練干脆,能夠對學生的人格形成和塑造甚至是思維的培養都起到積極作用。一些專業性、學科性的語言在某些情況下對學生學習還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因為語言是學生所能接觸的最直觀的信息源,這個知識點為什么是這樣,這些公式是如何推導得出的,老師在推導公式的過程中為什么會進行這樣的操作,解析幾何題時為什么要繪制這樣的輔助線。這樣的問題都是老師用語言來表述,然后使學生明白。
當學生學習某一知識點不能快速地理解時,老師可以適當調侃一下,或者用學生的思維解釋一遍做題思路,分析為什么不對,哪里出了問題,為什么行不通,再表述自己的解題思維,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更加清晰的思路,便于他們理解。
二、注重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發展史
我國的數學經過長期的發展,積累了祖先無數的智慧,中國的數學有著光輝的歷史和杰出的成就,這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這筆財富除了留給我們無可替代的理論知識,最重要的是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
我國有一本著名的數學典籍《九章算術》,在這本著作里,我國首次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以及運算法則,使得代數早于西方,大約公元前2000年就產生了。祖先的努力和成就是我們的驕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遞這樣的知識可以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又如,先由劉徽首創“割圓術”,然后由祖沖之經過無數次的測量和計算,最后才得出圓周率。古代數學家在求學中的不懈努力和認真執著對學生也能起到積極的教育意義。中國的數學有著燦爛的歷史,在數學教學中加入中國數學發展史的講解,這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教材。此外,前輩數學家的事跡也同樣值得學生學習,華羅庚、陳景潤,這些名人都在數學的發展歷程中展示出其勇氣、毅力和堅韌。
三、注重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特殊性,傳統教學中,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常常是自己一個人單打獨斗,自己解題,自己鉆研。其實數學更適合合作學習,或是團隊學習。一些教師常常擔憂團隊學習會使學生產生依賴的思想,自己不積極思考,把別的同學思考出的結果直接拿過來用,甚至抄襲別的同學的作業。這其實在于教師的引導。學生學習,并不是為了學習成績或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數學教師要教給學生數學的思維,以及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本身就是其樂無窮。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及時注重學生存在的問題,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反饋,學生抄襲作業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在于他們沒有清楚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所以教師應當及時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
另外,團隊協作可以采取分組討論、小組作業以及有關數學主題的手抄報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能夠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知識的學習本身就具有理論性,容易枯燥,結合課外活動能夠讓學生感到新意,也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這樣的活動能夠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總之,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的學科,在學生的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把德育工作融入數學日常教學工作中,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從而也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魏衍軍.深入探究數學德育教育 增強數學德育教學的時效性[J].科教導刊,2010(01).
[2]銀霞.德育,也能讓數學靈動起來[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