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洲
[摘 ? 要] 數學是學習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數學固有的簡潔性與抽象性令許多學生望而卻步,教學方式與內容的陳舊性又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各方面原因會擾亂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復雜,實現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各方的支持,也需要教師的關懷和投入。
[關鍵詞] 農村教學;學困生;初中教學
數學一直是初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作為學習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數學固有的簡潔性與抽象性令許多學生望而卻步,教學方式與內容的陳舊性又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各方面因素會擾亂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初中教學中數學學困生比例最大,而在農村地區則更為明顯。學困生的問題已經超越教學本身,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對其進行研究,縮小學困生與優等生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
1.學校方面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它所提供的條件、管理的水平,將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產生重要影響。近些年,我國重視農村教育發展,不少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改善,但仍與城鎮存在明顯差距:①城鎮中學一般都設有較為規范的圖書室,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可自行學習,實現知識遷移和拓展,而農村中學往往沒有這個條件,尤其是關于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書籍更少,學生的數學思維難以得到有效引導與訓練。②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信息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城鎮中學配有完善的現代化設施,如多媒體、電子白板等,但農村中學此類設施匱乏,教師授課大都依賴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形式不夠新穎,未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③農村中學教師資源欠缺,學校不得不采用擴充班級規模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數學教師面對的學生總人數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范圍,無法關注到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況,針對性輔導也無從談起。此外,大多數農村中學素質教育開展不徹底,仍將考試與成績作為衡量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給師生帶來了巨大壓力。
2.教師方面
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最為密切,教師的思想觀念與專業能力將對學生學習產生直接影響。來自教師方面的學困生成因主要可歸結為以下幾點:①教學觀念陳舊,仍采用“填鴨式”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②未能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知識結構不適應新教材的變化,對初中數學教學認知存在偏差;③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嚴重,由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教師往往更偏愛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課堂提問與課后輔導都是如此,而對學困生關注度較低,容易對其心理造成挫傷;④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教師常常布置繁多的作業任務,學生如若不能及時完成便會受到一定責罰,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3.學生自身
①數學基礎較差。數學是一門知識連貫性較強的學科,小學階段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雖然較為簡單,卻是初中階段的基礎。不少學生小學階段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未得到有效引導和培養,不具備分析問題、歸納演繹的能力,進入初中后,很難跟上節奏以及較快的學習進度,更無法容納知識量的顯著上升。②數學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動機是學生能否自主學習的關鍵點,但經調查發現,多數學生學習數學的目標認知不清,大部分學生只是因為數學是必修科目,不得不學習,而就自身興趣來說,是不喜歡數學的,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甚至厭惡數學,這種心理作用下,學生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后也難以積極完成作業,數學學習效率較低。③數學學習方法不當。平日里,教師對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指導相對較少,學生又沒有可參考的課外資源,經驗總結不足,在接觸到一個新的概念、定理或公式時,首先想到的是去“背下來”而不是理解,難以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解決問題能力相對較差。④畏難情緒重。不少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缺乏迎難直上的精神,遇到問題過于依賴教師與同學,學習情緒化現象嚴重,學習狀態反復無常。
4.家庭方面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不容忽視,可歸結為以下方面。①家庭環境的影響。雖然我國一直關注農村經濟發展,但仍有許多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無法負擔孩子的教育支出,學生難以安心念書。②不正確的教育觀。農村學生的家長大多數教育水平不高,教育觀念也相對陳舊,不少家長認為孩子“會算賬”就行,對孩子學習關注度不高,孩子遇到困難時無處傾訴,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劇。與此同時,家長也難以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輔導,當孩子成績不好時的教育方式也十分簡單粗暴,挫傷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二、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實現轉化的有效策略
1.多方合作
學生的成長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的,數學學困生的轉化,需要來自各方的協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建立密切的家校關系。目前,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方式主要還是依賴家長會與走訪,效率低、實效小,且不具有及時性,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便捷的聯絡條件,學校應積極主動地利用這些有利因素。
2.優化課程教學
俗話說,高興學來的東西永遠不會忘。實現學困生的轉化,關鍵點是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此,教師必須精選教學內容。①認真備課。教師必須依照新課改的綱領,在備課階段仔細研讀教材,挖掘關鍵信息與切入點,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設置問題。②教學內容應聯系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提煉經驗也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應注重選取生活實例,將其恰當地引入教學中。例如在學習統計時讓學生分組統計田地里秧苗的種類、數量與成活率等。③加快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學校應加大硬件設施的建設力度,教師也應注重提升自身現代教學素養,適當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特別是導入情境的創設與一些抽象概念,如函數的講授過程,引入信息技術可激發學生興趣。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實現學困生轉化的重要策略,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引導學困生課前預習。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學困生不能良好地把握知識體系,課堂上容易跟不上教學進度,但通過課前的有效預習,便能在最大程度上縮減這一差距。②引導學困生課上積極思考。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營,課堂上積極思考,方能提高學習效率。針對學困生上課易開小差的特點,教師應密切關注其學習動態,發現有學生走神兒了,要采取恰當的語言進行提醒。③引導學生反思總結。古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教師應注重啟發學生數學思維,每節課后給學生時間思考自己收獲了什么,是否存在遺留問題等,讓學生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4.加強情感教育
最后,應關注學生的情感與心理。教書育人,教育的落腳點遠不只知識本身,更要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對其取得的進步及時鼓勵,對學困生的教學評價應注重過程而非結果,只要其努力了,就應予以肯定,并表示“老師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其潛能。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復雜,實現其轉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各方的支持,也需要教師滿懷信心,以高度的熱情投入教學工作中,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建宏.淺談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科技資訊,2013,(08).
[2]韓霜.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08).
[3]董菊香.談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1,(19).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