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建
摘 要: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生活與教學活動之間的關系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與利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發生活資源,利用生活與數學學科之間的聯系開展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在教學中利用生活情境,給小學生不一樣的數學學習體驗,是加強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重要舉措。本文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生活情境 教學活動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比較枯燥,不利于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一些小學生因為學習方法無趣,開始厭惡數學學習。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在教學創新的今天,教師利用生活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及數學中的生活,大大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1.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對于學生數據處理能力及計算、證明與推理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較強,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足,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根本不能滿足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教師利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數學知識的闡述,有利于促進小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的必要性,成為數學知識的追求者。
1.2生活情境的應用有利于數學知識的形象化。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需求。心理學,是教師必須掌握的學科之一。小學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心理,才能認識到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較低,不能完全接受抽象的知識描述。生活情境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了良好的知識形象化的方法。生活情境的應用,會讓數學教學活動更符合小學生的胃口,滿足小學生的需求。如果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境問題,學生就會有一種熟悉感,產生數學學習的動力。
2.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下面就對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2.1利用生活情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小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較簡單,生活情境的創設難度較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圖片,播放音樂,讓小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小學生注意力集中了,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關注度也就提高了,自然而然會跟隨教師進入數學知識的世界中。比如在講解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蘋果樹上掉蘋果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蘋果,是小學生生活中經常會接觸的事物,將利用蘋果這樣的生活化物品進行減法知識的講解,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意識的形成。教師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掉蘋果的視頻,讓學生自然跟隨進行計算。比如樹上有十個蘋果,先掉下來一個,教師問學生還有幾個。再掉下來兩個,樹上還有幾個。每問一個問題,教師就在黑板上寫出相對應的算式,讓生活化的情境中出現數學知識,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2.2利用生活情境,開展數學課堂活動。生活情境的創設不僅限制于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生活情境的創設者。對于小學生來講,角色扮演是一個魅力值很高的游戲。教師可以將角色扮演與生活情境的創設相結合,讓小學生成為課堂活動中的積極分子。學生一邊參與,一邊學習,有利于其學習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學有關于認識人民幣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制作仿真人民幣,在課堂上發給學生。之后,讓學生扮演超市工作人員與顧客,為自己的商品標價出售,在買賣過程中學習加減法知識。加減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加減法知識難度大大降低,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提高。科學利用生活情境,會化難為易,促進小學生踴躍參與學習活動。
2.3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實踐活動。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是為了讓小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真實性。那么,教師可以利用實踐活動的開展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動起來,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往往好過讓學生被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如在學習長度測量的時候,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桌椅的長度,測量門窗的長度,測量文具的長度,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活動起來,做一些生活化的事情,有利于學生掌握課堂知識。
3.結語
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會讓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讓小學生更多地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需求出發選擇生活教學資源,利用生動形象的數學情境,促進學生成為數學知識的主動開發者,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梅.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情境開展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
[2]孫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外企業家,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