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梅
摘 要: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全方位發展,人們對于軟實力越來越重視,提高軟實力最關鍵的是提高教育水平。作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主要研究的是“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這種模式和以往的傳統模式不同,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未來的教育事業會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 初中數學教學 應用與研究
引言
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使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生硬地將數學課本上的公式列在黑板上,按照書上的例子舉出幾個例子,演示出證明利用公式解決問題,然后根據原有例子的基礎上設計出幾個新的需要思考的題目,要求學生解答。接著進行講解和考核。這種生硬的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育中持續了很久,并無太大改變。學生學習起來感覺生硬無趣,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嚴重影響了數學學習效果。
一、“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促進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是兩個不平等的教學主體,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是領導者,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則處于被動狀態,這樣致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能很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同時也不能很好地調動自己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在中學數學課堂所實施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可以彌補這些不足。利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是起到了引導作用,任何的數學定理都不再是通過口頭傳述的,而是讓學生與教師積極互動,從互動中總結出來的。例如,在學習定理“三角形兩邊長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之前準備好三角尺和直尺,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量出三角尺三邊的長度,然后計算出三角形三條邊中任意兩條的和大于第三條邊。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測量一些身邊的三角形物品的邊長,再用加法算算兩邊之和是不是大于第三邊。這樣的方式,使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增加了感情,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不斷提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發展了自學能力。
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讓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和進步的模式,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再是唯一的授予者,他們同時也是學習者。在每一堂課上,在教學的時候,因為學生在討論的時候會有很多問題,教師可以將這些問題記下來,進行整理,下次講課的時候可以把它們作為重點來講解。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真正明白學生認為的重難點究竟是什么。
與此同時,“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也可以密切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的時候,學生不再害怕老師,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勇敢地提出來,不把任何一個問題留到課下。同學之間的友情也可以幫助對方好好學習,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他們可以互相看到對方的不足,用自己的長處幫助別人彌補不足,再通過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互相學習、互相進步,最終促進了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可以實現教學“減負”。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定理和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一方面要趕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另一方面要復習以往學過的知識,其實是非常辛苦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因為學生之所以覺得辛苦是因為以往知識掌握得并不牢固,而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第一次學習知識點的時候就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牢記下來,在接下來的家庭作業的鞏固后,便更難得忘記。
結語
筆者認為數學教學中的“導學互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如果能夠合理地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上,不僅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會感覺輕松自在,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更積極向上,興趣會大大提高。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利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真正實現教學相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時間研究——以烏海十中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05).
[2]謝容青.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小學數學教學經驗之談[J].小學教育,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