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衛紅
摘 要: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小學生在數學知識上有提高、有進步和有收獲,用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學習收益。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知識學習和能力的發展,更關注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的可持續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潛心研究教育教學,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 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在小學教學中的不斷滲透,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小學教師關注的重要課題。新課程不僅強調小學生知識的學習,更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效地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新課程注重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必須注重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良好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為了實現知識的成長和學生能力的提高及數學思維的塑造,只有不斷地研究課堂教學才能夠做到。小學數學教師要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努力。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知識上有提高、有進步和有收獲,用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學習收益。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知識學習和能力的發展,更關注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的可持續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潛心地研究教育教學,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教師要在這樣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開展好課堂教學,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出貢獻。
一、創設情境,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指出孩子們的學習需要興趣的指引,小學數學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成為每一個小學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和諧的,這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制造了阻礙。這是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激發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愿望,這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在情境創設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有統一的教學目標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以教學問題為基礎的。教學問題主要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形成的知識邏輯性問題。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同,且具有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需要統一的教學目標做統領。因此,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通過創設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再通過一個個教學問題的呈現勾畫出教學的知識結構和脈絡,實現教學的最終目標。
2.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情境創設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生積極性的提高。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情境要讓學生感到親切、熟悉。所以,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會感到親切而熟悉,對此非常感興趣,教師通過把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數學的環境中進行思考并發現問題。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解決教學問題的價值,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挖掘教材價值,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直接關系,還與教材知識結構的有效性有關系。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學習實際進行有效整合,促使教學內容更好、更有效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更易于掌握。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中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和學習積極性的持久保持就需要知識結構的有效優化。可以說教師對知識的有效優化是保持學生學習積極的有效手段,是保證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把握知識結構并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對知識結構進行有效的優化重組,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重難點的突破。
三、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探究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必須有效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全面地發展。小學數學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自主地進行探究性學習。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這就要求承認學生的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宰課堂。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做好教學組織和引導作用。學生根據感興趣的問題展開研究,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參與,只有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才能保證學生探究有效進行,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少走彎路,以最少的時間和付出獲得最大的收益。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和點撥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