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琦
摘 要: 生本課堂的重要環節之一前置作業的設計,需要教師把握好前置作業布置特點和基本原則及科學方法,從而更有效地提高生物生本課堂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 生本理念 前置作業 作業設計
生本課堂的前置作業是對教材的“二次開發”,體現“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體現學生差異?!跋葘W后教,不教而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要貫徹這個理念,前置作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前置作業內容是多元的,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不僅為課堂教學做好課前準備,而且使學生課堂學習變得更主動和積極。因為前置作業獲得的知識是學生獨立思考獲得的,所以學生會獲得一種愉悅和成功的體驗。堅持下去,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就會濃厚,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前置作業充分體現以學為本的地位,它是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理解的學習過程,也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前置作業充分到位,課堂上學生就能更好地把握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而有針對性地、有效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要了解什么是前置作業
前置作業是生本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指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新課之前,根據所學內容及現有知識水平、生活經驗設置的讓學生進行嘗試性學習的作業。
二、要把握設計前置作業的基本原則
1.前置作業要具體明確。前置作業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只要學生接觸過、思考過就可以。如在糖類教學中,讓學生明白糖類的元素組成、分類、動物和植物共有的糖類、動物特有的糖類、植物特有的糖類、多糖的基本單位、糖類的功能等。
2.前置作業具有目的性。前置作業的布置在生本課堂教學中是一節課的開始,是為接下來生本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課堂展示等環節做準備的。如在生態系統結構的教學中,布置的前置作業是:讓學生實地觀察農田生態系統或學校的池塘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有哪些?生物成分有哪些?這些生物成分的關系如何?由于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課堂上學習興趣很濃,效果較好。在細胞器教學中,由于學生沒有任何感性認識,理解這些內容有較大難度。我布置的前置作業是讓學生分組完成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等模型設計,上課時讓各小組根據自己制作的模型講述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這樣的結構與功能有什么關系。這種由說教到實踐、由抽象到具體的教學,效果明顯。
3.前置作業的難度要適宜。前置作業是在教師沒有上課前學生自主完成的一項作業,不僅要考慮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不宜太難,還要考慮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好奇心,難度設計要像摘樹上掛著的桃子,跳一跳就摘到,這樣學生既不會對前置作業有反感的負面效應,又能在作業完成后有一種、喜悅感、成功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與保持極大的學習興趣。如在分離定律教學中,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分析一只白色的公羊和一只白色的母羊生了一只黑色的小羊,問學生為什么親代都是白色的而會生一只小羊是黑色的?學生認為很好奇,但這樣簡單的例子卻能說明遺傳規律。
4.前置作業應該具有趣味性。學生能不能充滿激情地完成前置作業,重要的是看該前置作業是否有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完成。如在細胞的衰老與凋亡、癌變的教學中,讓學生課前上網查找有關細胞的衰老與凋亡的特點、癌細胞的特征、癌變的原因,如何預防腫瘤的發生等?課堂上,學生踴躍發言,學生交流許多關于細胞衰老與凋亡、癌變的知識,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的舞臺,還有學生展示了許多圖片——抽煙誘發癌癥的圖片讓大家感到震驚,紛紛表示將來不能抽煙。
5.前置作業要為下一節課高效教學做好鋪墊。如在光合作用教學中,前置作業就是讓學生查看光合作用的發現史,學生很感興趣。雖然學生沒有直接看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但學生通過對發現史的了解有助于對光合作用過程的理解。
6.前置作業要對下一節課有指導作用。前置作業的布置應該對下一課時學生所學內容起到導航作用,體現下一節課老師上課的大概思路,也可以是拋磚引玉,讓學生提前進行下一節課的學習。前置作業可以是下節課的重點內容,可以是難點內容的,也可以是易錯易混的內容,通過對前置作業的學習讓學生較好地把握下一節課的主要脈絡。如在免疫調節的教學中,前置作業就是讓學生畫出免疫調節的概念圖。學生對這節內容學起來有困難,但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先把概念圖畫出來,則有助于對免疫調節的理解。又如有絲分裂是生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這節內容的核心是染色體數量的變化,前置作業就是讓學生自制染色體的教具,自己理解和分析染色體在分裂過程中是如何變化的。因為學生有了自主研究,所以學起來沒有感到有難度,課堂教學效果大大增強。
7.要健全監督制度。前置作業高效、按時完成對生本課堂的高效至關重要,要做到及時檢查批改。班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督制度:教師監督,同學之間互相監督。具體做法是:可以組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不同組可以交叉批改、學科科代表或者小組長幫老師檢查批改,也可以檢查有代表性的作業批改。
三、要掌握設計前置作業的具體做法
除了正確的設計觀外,更要有科學的設計方法。在設計前置作業時,可按以下方法進行實際操作:
1.設計前需思考的三個問題:(1)如何設計前置作業?(2)這些前置作業對下一節課中新知識點的學習是否有幫助?(3)前置作業是否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
2.設計時要注意以下五個細節:(1)任務要細化;(2)要求要詳盡些;(3)形式、方式要多樣化;(4)可操作性要強;(5)符合學生現有學習水平、認知水平和能力要求。
3.設計后要檢查其有效性:什么樣的前置作業是有效的呢?(1)通過自主完成的作業能夠為生物課堂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2)讓學生對新的知識有初步認識,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起到良好的效果;(3)讓學生學到更豐富的課外知識,拓寬視野;(4)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課外充分學習和研究可以讓課堂教學更精彩,課內討論更深入,課內交流更廣泛;(5)把生物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學習更有成功感,更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