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武 袁德平
摘 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課堂提問的實質,把握課堂提問的要求,領悟課堂提問的方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發揮課堂提問的最大優勢,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和獨創性。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課堂提問 思維品質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方”,還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提倡新課程新理念的今天,一線教師更應該重視課堂提問,找準課堂提問與學生思維培養的切入點,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一、設計探究式提問,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在數學教學中,知識的呈現方式不但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還要適應他們的認知條件和認知能力。問題不要太淺,也不要太深,應在“現在水平”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上,也就是俗話說的“跳一跳,摘果子”。問題太難,學生無法入手;太易,學生學不到東西,更沒興趣。既要尋找知識的“固著點”,更應關注知識的“增長點”,這樣學生便于將知識同化,也使思維得以深化。同時還應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向“潛在發展區”轉化,進而形成良性循環,使學生思維不斷向深層發展。
例如:教學《圓柱體表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圓柱體表面計算的多樣化(因為要考慮到實際情況,確定計算幾個面),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說一說你見過的圓柱體,做一做你喜歡的圓柱體。在說的過程中,我充分引導學生呈現已有經驗,如哪些是4個面的圓柱體,哪些是5個面的圓柱體,從而理解圓柱體表面并非都有6個面。在做的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使學生在理解上輕松了,在認識上深刻了,在能力上提高了。
二、設計開放式提問,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在新課程理念中,特別重視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培養,注重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隨機應變,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善于根據條件和問題的變化轉換思路,不受消極定勢的影響。而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是一種發散式的靈活的思維方式,它們不僅是培養思維靈活性的好方法,而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老方法。學生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進行同化,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作答,教師只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索合理多樣的方法,做到最后的升華。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設計多層次、有彈性的問題,讓學生能發散思維。
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為了讓學生充分充分理解和應用,在練習中設計這樣的問題:125×88,并問學生:“你能用多方法解決嗎?”有的學生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分解成125×(80+8),也有的學生運用原來已學的乘法結合律,分解成125×8×11。這樣學生真正做到了知識遷移,思維活躍了起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啟迪和收獲。
三、設計生活式提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兒童在生活中已經經歷了許多的數學問題,積累了不少數學的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常常是零散的、混亂的、表象的、粗糙的或無序的,因此最有效的學習組織就是喚起兒童的這些經驗。只要我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出生活式問題,使問題具有真實性,這樣使學生既感到好奇,又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不再抽象空洞。那么學生在接觸問題時,反應也會快很多。
例如:在教學《角》一課時,角的大小與其邊的長短無關,與角叉開的大小有關,這是教學的難點。不管教師怎么講解、操作,最后的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我們可以列舉學生身邊的實例闡釋,提出這樣三個問題:問題一:手臂組成一個角,然后將手臂舉起或放下,看看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什么時候最大?什么時候最小?問題二:在班級中競賽,看誰的手臂最長?看誰的角最大?你能說明理由嗎?問題三:幼兒園的滑梯同學們很熟悉,知道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適嗎?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來釋疑,學生興趣濃,因為是自己耳聞目睹的事例,思考的空間更大了,思維的速度也快多了。
四、設計啟發式提問,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最樂于的事莫過于動手操作。新課標指出:動手操作、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通過或借助活動解決,這樣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其思維的獨創性。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量一量三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各內角的度數,然后相加,得到180度,這種“量一量”方法似乎有些缺陷,即受到測量誤差的影響。課中,教師提出啟發式問題:“能否通過其他操作方法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呢?如折一折,畫一畫等。”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立刻忙活起來。此時教師在一旁引導,最后歸納得出:有的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角通過折疊,成一個平角,恰好是180度;有的學生通過在長方形紙上畫一條對角線,得到兩個三角形,因為一個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度(四個角都是直角)推導出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通過這一環節,將書本上的內容轉化為具有啟發性、活動性的數學問題,創設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自覺進入角色,演繹精彩。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提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只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用心體會,認真總結,取長補短,才能使課堂提問進入新的境界,真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孔企平等.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204~205.
[2]張麗紅等.設計“四式”問題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J].中小學數學.中國教育學會出版,2009.6:50.
[3]馬順紅等.關注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設計.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12:20~21.
(作者王啟武系2012級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