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榮
摘 要: 引導學生了解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時模擬一些生活環境,設計一些生活場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便利,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關鍵詞: 生活情境 數學課堂 理論聯系實際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學校的教育制度日益完善、成熟,教育逐步從生活中獨立出來,數學也已成為一門單獨的自然科學而得以高速發展。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與獲得,卻忽視了對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關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現象,利用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教學活動中如何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真正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我總結出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數學來源于生活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對數學的認知需要生活素材的幫助加以理解。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學生在生活中碰到過的很多問題都是數學知識的具體化,如《鐘面的認識》《認識圖形》等就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我們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了解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材中設計的許多案例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模擬一些生活環境,設計一些生活場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從學生熟知的故事中找數學實例,在學生日常生活這個大環境中,蘊含著許許多多具有價值的生活素材。如:孩子每天要穿衣服,衣服上扣子的大小、形狀、顏色、數量;活動的具體時間,買東西用到的計算,等等。
二、利用用生活經驗,激活數學課堂
數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是我們了解客觀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采擷數學實例,在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為課堂教學服務。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系,從中取得學習數學所必需的感受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家庭生活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真正的生活化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因此,要從實際出發,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確定教育目標,設計活動。教師要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過程,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后,問:“你能舉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體是正方體或長方體的嗎?”通過教師的啟發,學生能舉出書本、抽屜、魚缸、冰箱等許多例子。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如在學習重量單位后,設計“你的體重大約是( )千克、一個蘋果大約重( )克”之類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經驗積累的重要性,體會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對時鐘產生了興趣,因此我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及在學習認數和數數的基礎上,鼓勵他們自己去觀察、去詢問、去探究、去發現,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操作,認識鐘的基本特征,并能夠辨認整點和半點。通過這樣設計,增強數學教學的現實性,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培養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三、理論聯系實際,領悟數學價值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親身經歷將生活原型抽象為數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學的思想方法,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由于活動內容來自生活,激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極大興趣,滿足了學生自我探索的愿望。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數學就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豐富多彩。結合數學課堂學習內容,師生共同尋找和創設生活問題情境,使符號化的數學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內容產生某種聯系。學是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進學,數學教學應時時關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斷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數學與生活緊緊相連,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培養數學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數學學科作為工具學科,它的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數學知識必須“生活化”。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擇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激發興趣;在生活中感受數學,主動學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充分實踐。這就是“回歸生活”的學生數學教育。一旦數學真正回歸生活,就會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找到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在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中得到發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同時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也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讓他們應用這些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真正達到了讓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于生活。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走生活化道路是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回歸生活學數學既是讓數學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現,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到了富有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數學能力,并發展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高彩霞.讓數學回歸生活讓課堂充滿樂趣[J].學周刊,2014(28).
[2]馮淑榮.從生活中尋覓數學讓數學回歸生活[J].黑龍江教育,2005(03).
[3]趙雙.數學回歸生活——讓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J].新課程(教師),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