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世梅
摘 要: 怎樣讓學生樂知?怎樣使教學效果好?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得到交流、感悟事理,在質疑探究中升華情感,從而增強語文課堂的魅力,提高學習效率。從教學需要出發,教師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置身于真實的現實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迅速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關鍵詞: 創設情境 語文教學 激發興趣 提高素質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怎樣讓學生樂知?怎樣使教學效果好?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得到交流,感悟事理,在質疑探究中升華情感,從而增強語文課堂魅力,提高學習效率。
1.利用自然環境,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新課標教育理念的今天,能否突破傳統說教模式,激發學生求知欲,挖掘學生主體意識,是語文教師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為此,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語文課上“活”,使教學過程更輕松、更有樂趣、更有效果,每一個教育和教學過程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良好情境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良情境則相反。情境教學古已有之,古代《列女傳·母儀傳》中記載的孟母三遷教子、斷織教子的故事就是情境教學的典范。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師通過調動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情感感染性,讓課堂在情景中擴大,幻化成課文的各種意境。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收到不一樣的教學效果,這是教學情境創設愈來愈受到師生歡迎的原因。如果用系統論的觀點研究教學情境的創設,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創設情境絕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是師生情感的交融、相通。在這里,教學情境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部分組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教學中的師生是教學情境的兩個極,教學行為是教學情境的中介。教學過程中師生情感的交流是通過教學行為顯現出來的。以教師的“教”為主導時,由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能促進思維的問題,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師生之間的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營造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情緒氛圍,此時相對理想的教學情境就形成了;以學生的“學”為主體,一樣能創設教學情境,如在熱烈討論或辯論時,學生認真、積極的態度,執著追求知識的精神,將構成學生之間的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而這種雙向交流是受教師指導和控制的。
根據新教材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利用課文豐富的情感信息源和一切有利于情境創設的因素,運用自己的情熏陶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氛圍,以最終達到情境交融的目的,達得良好教學效果。
2.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直觀能使情境再現,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去觀察、去感知、去體驗,促使思維快速運轉,豐富學生想象,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的記憶力。青少年正處于成長階段,在“情”方面表現得很突出,情緒容易波動,容易被外界事物感染。由于時間性及地區性不同,一部分課文要聯系具體情境理解品味,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清明上河圖》、《林黛玉進賈府》、《安塞腰鼓》等課文對于昌黎的學生來說,完全是陌生的;《春》一課,對于生活在大都市的學生來說,也是難以感受作品中的詩情畫意的。因此,課堂上可以用音樂、影片、圖片等媒體調動學生的情,感受、擁抱教師創設的境,可獲得良好的課堂效應。如上《安塞腰鼓》一課,對黃土高原“腰鼓文化”的理解,教師不管用文字描述得怎樣動情,也不管描述得怎樣精確、生動,許多學生還是有糊涂的感覺,因為他們從未到過這些地方,未曾見過所謂的腰鼓表演,對西北黃土高原的民情風俗知之甚少。此時,只有借助多媒體創設直觀情境,播放一些有關腰鼓和黃土高原民情風俗的影片或制作有關的幻燈片,讓學生置身于黃土高原的腰鼓聲中,同時調動視覺和聽覺,學習安塞腰鼓的內在涵義,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加深學生對安塞腰鼓的理解,最后把安塞腰鼓放到江南水鄉作比較,深入理解為什么多水的江南敲不得這樣的腰鼓,才能真正體會安塞腰鼓的“忘情”、“狂野”,感受力量的奔騰和生命的升華。
3.利用情感資源,創設教學情境
聯想與想象對鍛煉學生的思維有著重要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讓學生思維更活躍、想象更奇特。
方法一:閱讀課給學生聯想空間。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內涵,利用課文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聯想。如教學《背影》這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時,創設如下情境:先配圖欣賞課文,再配樂誦讀課文,最后展開聯想進行創作。這樣的訓練融閱讀、寫作、思維于一體,既是一種“課文作文”,又是一種“創境作文”,它為學生的言語能力發展提供了一個取之不盡的聚寶盆。
方法二:作文課展開學生想象的雙翼。改變常規作文課的做法,我嘗試用新形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展開學生想象的雙翼。(1)模仿秀:作文訓練課上先提出訓練要求和目標,然后出示范文,讓學生來一個模仿秀,如寫景片斷訓練、議論文片斷訓練等。模仿不是照搬,可以是范文的語言,可以是寫作的方法,也可以是行文的結構。(2)情景劇: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用小品、圖片、影片等展示作文話題,然后據此請同學或續寫故事或改編情節或發表議論。(3)創意展:學生平時作文往往受范文影響,不注意積累自己的生活經驗,不關注日常生活感受。作文課上,請同學們品讀另類作文或新概念作文,在此基礎上,讓同學們來一次創新大賽,鼓勵同學另辟蹊徑,走自己的路,然后讓同學們就此發表評論,看看誰的創意最新,構思最巧。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能力發展的催化劑,是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原動力,是溝通師生關系的潤滑油。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精心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情感,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進入亢奮狀態,學生就會被情境所感染,被內容所陶醉,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披文以入情,循路而入境”。這種融洽的師生情感使師生心靈之弦產生微妙碰撞,呈現強烈共鳴,奏出和諧樂章。這時信息傳遞和接受已變成了一種享受,學生懷著興奮的心情和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參與學習活動,積極動口、動手、動腦。愉悅的審美滿足,高昂的學習情緒,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貫穿課堂,還會輻射到課外。學生的這種自主意識一旦覺醒,就會產生無窮能量,使他們的語言得以豐富,言語得以激發,能力得以提高,素質得以提高,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本質。
聯想與想象對鍛煉學生思維有著重要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讓學生思維更活躍,想象更奇特。
總而言之,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在有情之境中進行教與學,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當前教育形勢看,課堂中的情境愈來愈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教學實踐足以證明這一點。
參考文獻:
[1]列女傳·母儀傳.
[2]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3]青少年心理學.
[4]吳德升.貫徹樂學思想是語文教學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