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摘 要 微課的特點與學生學習的特點相契合,以“筆記本電腦的拆裝”為例,將微課資源充分應用在課前、課中、課后,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 微課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實施
中圖分類號:G42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55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lesson in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eaching
CHEN Bing
(Fuzhou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11)
Abstract Combine the features of Micro-lesson with student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 Take "the dismounting of the laptop" as an example , we can make full use of Micro-lesson before , during and after class as well,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 and promo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Key words micro-lesson;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 implementation
0 引言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重要課程,要求學生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學會自己組裝電腦并維護電腦軟、硬件系統、排除簡單電腦故障等,是一門實踐操作性極強的學科。而學生在家里很難擁有硬件學習平臺,雖然學校實驗室能夠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硬件支持,但由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實踐誤操作,往往造成實驗耗材損耗較大,不利于課堂教學實施。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豐富的教學資源,應用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課堂教學中,經過反復的教學實踐探索,發現對學生的技能掌握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利于課堂教學。
1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觀察思考,我們發現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著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的問題,根據“邊緣效應遞減”①理論,課堂講授的時間越長,學生注意力越容易下降,對于實踐操作性強的計算機學科,教師的教學活動結束后,學生可能只留下記憶片段,而整個實踐操作過程無法完全重現和還原。此外,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教學課時有限,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學生課后復習、鞏固相關知識,往往使教學質量不容樂觀。學生在學習中對死板的文字不感興趣,但對形象生動的事物卻印象深刻,而課堂中,教師仍是以傳統PPT課件形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收,師生之間缺乏趣味的互動。
2 微課的特點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②其核心組成內容為教學視頻,為輔的有配套的相關材料,如教學設計、課件素材、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及教師點評,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構成了一個獨特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③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及應用模式,表1將兩者從五個方面進行比較,歸納微課的特點:
由表1可見,微課資源的設計是從學習者的學習角度出發的,由于微課容量小,適合上傳至網絡平臺,方便師生在線學習或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ipad、手機等,為課堂教學延續到課外起決定作用,微課視頻可以重復播放,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程度調整學習進度,實現個性化教育。
3 微課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中的具體應用
微課應用需要借助于視頻播放終端及網絡,當今的學生幾乎是人人都有智能手機,只要適當地引導,讓學生將智能手機轉變為一種學習工具,不僅能大大地推進課堂模式的教學改革,豐富課內外學習生活,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還可以調動課堂氣氛,減少課堂上濫用手機的情況,有效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
3.1 微課內容的選擇
實踐教學是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中的重要環節,有效利用實踐課時間和提高效率尤為重要。微課內容的選擇主要圍繞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中的核心項目而展開的知識重、難點解析,有選擇性地實施微課教學,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
(1)從核心項目入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學科中涉及到多個項目,從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項目展開微課,如“臺式電腦的拆裝”、“筆記本電腦的拆裝”及“U盤安裝系統”等,這些相互獨立的項目展開微課,可以有效避免內容混亂。作為核心項目,學生需要更多的實踐時間,而微課教學由于有了視頻,學生可以通過在課外預先觀看相關視頻,從而有效利用實踐課時間并提高課堂效率。
(2)從學習難點入手。微課所闡述的知識點只針對那些不容易講清楚,或需要再次回顧的知識重、難點。在項目實踐中,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互補,一般的知識都可以在課堂實踐中掌握,微課專門解決疑難點,實現疑難點的教學過程的重現。若不是解決疑難點的微課,學生就不會去觀看,如“筆記本電腦的拆裝”,學生必須重復看,才能模仿操作。
(3)從學習興趣入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微課視頻以學生興趣為引導,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觀看視頻,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如“U盤安裝操作系統”,教師也錄制了一個5分鐘的微課,制作了相關課件資源,并上傳到網絡平臺,只要學生需要安裝操作系統,就會主動去觀看學習。
3.2 微課教學的實施
現以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學科中的“筆記本電腦的拆裝”項目為例展開微課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互補。實施過程中,將微課教學模式分為三大模塊:課前、課中、課后。
(1)課前——設計微課。首先,課前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了解學生情況,確定好教學過程及重、難點。本項目教學任務主要為拆卸筆記本電腦、清除內部灰塵、認識內部結構及安裝筆記本電腦,重、難點在于如何拆卸和安裝筆記本電腦。在設計微課資源時,可將筆記本的拆卸和安裝分別錄制成兩個視頻,要注意視頻的錄制要清晰,音質好,后期處理時,對擰螺絲這些無意義又耗時間的視頻剪輯成快速播放或剪輯掉,制作成兩個5~8分鐘的微課視頻。然后將這些微課資源上傳到學生的班級群共享文件,讓學生下載到手機或平板電腦,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完成課前自主學習的任務。
(2)課中——師生互動。課堂作為師生面對面交流最好的平臺,理應得到充分的利用。對于這個實踐性很強的項目,則以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的形式開展,課堂形式構成采用自主探究學習法。首先,教師提出本節課實訓任務,對本節課的拆、裝機的關鍵點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性地重復觀看下載到手機或平板電腦中的微課視頻,解決實訓中遇到的難點。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對每個學生而言,此時微課視頻和學習導案就像自己身邊的一個老師,隨時隨地幫助他,學習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和擁有感,教師課中有了充分的時間觀察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對學生的反饋及時輔導、點評,教師的幫助和評價也更具針對性,提高教學質量。此時微課資源充當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部件,對知識傳遞、技能訓練有著重要意義,可以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時間效率和認知效率。
(3)課后——鞏固復習。技能的學習是通過不斷地實踐應用鞏固起來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掌握新的技能,課后,學生根據微課資源不斷地實踐訓練,達到強化技能的目的。同時,教師自己也進行教學反思,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3.3 微課教學的思考
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學科應用微課教學后,最明顯的感覺是課堂實踐時,找教師問問題的學生減少了,實驗室器材的損耗也減少了,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在課堂實踐中有了疑問,由于害怕麻煩或是羞于向教師提問而沒有找老師解答,而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而應用微課教學后,學生能根據自身學習的進度調整微課視頻播放的速度,對于平時反應較慢的學生,他們也能從容地學習,較好地解決了后進生的轉化問題。
微課教學實施尤為重要,微課的學習資源是由師生相互建構學習動態生成的,④在課前積極引導學生預習,課中進行知識的加強與鞏固,課后可利用微課再現學習過程,達到教學的預定目標。應用微課教學既提高教學效率,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微課視頻一旦錄制成功,教師就不需要在課堂上重復講授知識點,而是抽出時間和精力組織教學過程,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增進師生情誼。
4 結語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學科引入微課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有效提高學生的技能掌握,是傳統課堂學習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此外,伴隨著網絡的普及,將課堂延續到課外,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可以解決后進生的學習問題。
注釋
① 阮彩霞,王川.微課程的概念、特點和理論基礎[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16-22.
② 桂耀榮.微課及微課的制作和意義[J].化學教與學,2013(5):41-42.
③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④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