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春霞
【摘 要】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和網絡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們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不可能離開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生產和生活活動。那么既然現代信息技術在現代人生活中如此重要,我們應當在初中教育中就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正確引導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尤其是語文這類人文學科,更加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加入。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重要推動作用談起,對具體的整合模式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 ?現代信息技術 ? ?整合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說明:在時代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還應當具備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具備這些素養和精神呢?當然要通過學校教育。學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學習中度過的,學校和教師對培養學生素質和創新精神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是非常重要的舉措。這是由于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如果學生僅僅按照傳統教學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而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無所了解,那么在走入社會后再進行學習就會與時代脫節。所以在初中這一重要階段就必須進行必要的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整合。
一、初中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創設一種新穎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傳統的小學教學環境中已經學習了6年,進入初中以后,課程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學生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而課堂學習又是學生獲取知識、開拓思維、積極創新的主戰場,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能夠有效地突破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降低語文教學難度。語文教學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作為人文學科,傳統教學方式的最大問題就是完全不能直觀地將人文信息傳達給學生。然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運用各種聲、形、圖、文等模式讓學生對難以掌握的課文中的人物特點有更為直觀的理解。最后,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思維機械單一,進入社會后完全不能適應整個社會的要求?,F代信息技術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鍛煉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符合語文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和思想。具體來說,就是應當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舉例來說,給學生播放視頻不是為了讓學生進行放松,也不能只是看,而不對其進行總結。看視頻既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直觀的視覺資源,還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將看視頻這項活動的教學意義體現出來,即要在看視頻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其次,要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問題。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問題,這些問題現在也依然存在,不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就能夠解決的。不能夠將現代信息技術和這些問題割裂開來,一邊走著創新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道路,一邊仍然沿用傳統的模式;應當針對性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解決問題,從而促進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再次,要運用各種手段進行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在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只是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將其作為一種目的而非手段,這種觀念和方法是錯誤的。在這種情形下,信息技術的應用陷于形式主義的桎梏中,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也完全起不到其應有的效果。最后,要基于先進的教育理論來進行整合。如,可以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教學,使學生并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知識,而是通過教師的幫助,自主地對知識進行掌握。當然不得不提的是,教師也不能迷信于固定的教育理論,應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特點對不同的方式進行研究。
三、初中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具體方案實例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應當通過四個階段來進行,即“入境—析境—建構表達—拓展訓練”。入境是說在教學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引導,吸引學生興趣,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這個過程多借助于相對可視化的圖片、音頻和視頻進行操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做好鋪墊。析境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的對話環境,改變傳統課堂模式,調動學生主動對話的積極性。其實這個階段代替的就是傳統的課堂教授活動。但是在新的模式下,教師改變了以往單純的傳授者的角色,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平等的對話平臺;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的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進行析境,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構表達則是指學生在對話過程中,獲得了自己獨有的感悟和情感體驗,并且希望將這種感悟和體驗表達出來,向其他人展示這種感悟和體驗,并在展示和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和情感加以升華。拓展訓練則是防止語文教學內容的遺忘和流失。雖然借助現代的信息技術后,學生課堂效率大大提升了,但是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拓展訓練,那么知識是很難鞏固,也僅僅停留在了知識掌握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難以提升。信息技術為學生的拓展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應當布置相應的任務,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高婉榮.多媒體網絡環境下新型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話教育,2002(3).
[3]黃偉.關于當下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科教育,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