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巖
【關鍵詞】 化學教學;演示實驗;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111—01
高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演示實驗是教師通過實際的實驗演示,引起學生觀察、思維,從而認識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合理布局的演示實驗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是化學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做好化學演示實驗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演示實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富有針對性
教師在演示實驗時,許多學生不知道往哪兒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觀察的目的。因此,教師選擇的演示實驗必須服務于教學目的。通過演示實驗,揭示概念、原理、規律,使重點、關鍵、難點知識形象化,讓學生便于觀察,容易理解記憶。 例如,白磷燃燒的實驗。如果實驗目的是為了說明質量守恒,那么“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是否相等的實驗現象”是觀察的重點;如果實驗目的是為了說明緩慢氧化,那么白磷慢慢燃燒起來就是觀察重點;如果實驗目的是為了說明空氣的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是觀察的重點??傊蠋煈寣W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及觀察對象。
二、演示實驗要操作鮮明直觀,現象易于觀察
1. 演示實驗的現象鮮明清晰。為此,教師應選擇那些在反應中有顏色變化、氣體產生、沉淀生成、物質溶解、發光、發熱、燃燒、爆炸等能給學生較強感官刺激的實驗作為演示實驗。 例如,介紹“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這一反應規律時,就不宜選用H2SO4和NaOH的反應,因為該實驗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是無色的。而用Cu(OH)2固體中加入H2SO4溶液,效果就很好。因為在反應過程中,既可觀察到反應物Cu(OH)2固體的溶解,又可觀察到H2SO4溶液由無色變為美麗的藍色CuSO4溶液,現象明顯,有利于說明酸和堿反應的規律,且給人以視覺的美感。
2. 演示操作要具體直觀。教師的實驗操作速度要快慢適中,讓學生對每一個動作甚至動作細節都能看清。同時,演示實驗時,教師應采取一些使觀察對象突出、清晰的措施。如,在保證演示時間的情況下,選用較大的實驗儀器,加背襯,作空白對比,或用投影儀放大等。一般而言,在選擇背襯時,對透明液和深色物質用白色背襯,對淺色物質,如乳白色、肉紅色、淡黃色沉淀則用黑色背襯。作空白對比時應注意條件一致,否則沒有說服力。如有的老師,在做用石蕊試液檢驗NaCl溶液的酸堿性時,不作空白比較,或雖然作空白比較,但NaCl溶液和對比的蒸餾水的量卻不一樣。這些都缺乏說服力。
3. 演示儀器裝置要整潔、協調。演示實驗所用的儀器及其他用品都應該整潔。如玻璃器皿的內外壁不能有污痕;破舊的配件如膠皮管、角匙、鑷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逐漸使學生形成一種觀念:化學實驗是一項嚴肅、認真、來不得半點“湊合”的工作。這對培養學生整潔習慣和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是有利的。儀器的安裝要求按觀察順序,從左到右、從下到上合理安裝,突出主要的觀察部分。儀器的大小、高低、長短要協調,布局合理,重心沉穩。暫不用的儀器、藥品不要擺放到實驗桌上,以免干擾學生的注意力。
三、演示過程要簡潔明了,內容精煉
簡潔明了就是要求實驗事實有利于直接說明問題。因此,某些伴隨有其他副反應的實驗就不宜作演示實驗。例如,在說明鹽和堿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這一規律時,就不能用FeSO4和NaOH反應作演示實驗,因為該反應的生成物之一Fe(OH)2很不穩定,很快被氧化成Fe(OH)3紅褐色沉淀。副反應的發生,給根據實驗現象來說明反應規律的步驟造成麻煩。同時,也不要選擇裝置復雜、操作難度大、時間長的實驗作演示實驗,避免因裝置過于復雜,操作難度大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造成失誤。
四、演示裝置要安全可靠,準備充分
教師在選擇、準備和演示實驗時,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為了確保實驗的安全性,教師應做到:第一,改革實驗的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H2、O2混合氣體的爆炸實驗如在玻璃瓶或鐵皮罐內進行,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改在塑料瓶或用混合氣體吹肥皂泡,則沒有危險性。第二,操作力求正確、規范。這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實驗成功的保證,更是一種示范,是學生獲得實驗操作現象的關鍵。 第三,采取必要的針對措施。有害氣體要有吸收裝置,以防外逸。第四,演示實驗必須做到內容科學、方法合理、可靠性高,否則可能會造成事故或知識上的誤解。教師課前應進行預備實驗,其目的在于探索影響實驗成功的因素,掌握好成功的條件和關鍵,從而保證課堂上演示的成功。
總之,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僅僅只懂得學科文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優化化學教學方法,特別是演示實驗,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