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軍
摘要:灤縣第四中學是唐山市課改示范校,體育課改也在課改范疇之內,那么體育課改到底改什么?主體異步、分類推進,主體性是現代人應具有的重要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會使學生真正做到“快樂體育”、“健康體育”這是一個發現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
關鍵詞:體育教學; 主體性; 目標教學模式
現代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體性是現代人應具有的重要素質。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主體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是人性的最高層次。可以說,發揮學生主體性概念的提出,是現代教學論研究的一大歷史進步。
一、體育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意義
要真正提高中學生的體育素養,體育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研究性的體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身心的鍛煉,體育教師必須明白,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主體,教師的作用在于成為學生學習體育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二、研究背景
1、在體育教學領域內,強調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已經成為體育教學的新時尚。特別是在素質教育貫徹實施的今天,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它必將會被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所替代。主體性教學時隨當今教育改革發展而產生于素質教育思想相符合的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它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我校是縣直課改示范校,學校把如何培養人才,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學校的系統工程來抓。所以,建構“體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實驗對指導中學體育教育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方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采用了多方位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對課題進行研究。尤其是運用了對比法,一年多來比較系統地對本校初二年級三個教學班的體育教學進行了定性與定量結合的研究。
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60多篇(份、本)并進行了分析研究。
2、實踐對比法:對本校初二年級三個班進行實踐對比。對更新觀念、創造興趣代間、形成良性循環,區別對待,發展學生的個性及培養創新精神和終身體育觀等方面進行了實驗研究。對本校二(1)、二(2)、二(3)三個班進行對比研究,通過實踐對比,與以前有無顯著差異。
3、測評法:通過實驗研究,對學生的各單項進行測試,進行科學的評定。
4、問卷調查法:對實施班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四、研究結果和分析
(一)研究的要點
(1)更新觀念。學校最大的浪費在于學生在學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運用已有的經驗,采用自己的方法去獲取知識。針對以上情況,首先體育教師更新了自身的教學觀念,同時也更新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在體育教學中培養了學生自主鍛煉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對自主學練的認識和興趣,使學生在自我追求中,借助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加大了“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轉化力度。
(2)創設更高、和諧、愉快的學習空間
在體育教學中,能夠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滿足,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了一種以創新的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性格。幫助學生創造性地應對環境的變化,創設了一種師生心理相觸,民主交往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體育,提高了教學效率。
(3)課上課下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體育課上,教師善于啟發和引導學生,開創一些快樂的、針對性強的、大眾性強的練習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自我學練中掌握和改革學習方法參課下,能使學生把課上所學,所練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情況,運用到了課外體育活動中去。
(4)加強區別對待
在教學中,避免了“齊步走” 和“一刀切”的做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鍛煉的能力,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以區別對待主體異步協同發展。
(二)研究的措施
(1)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實際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學內容的選擇既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性格,又考慮到學生的自身特點,盡量安排實用性強、針對性強突出主體、強調個體的內容,使學生在體驗體育樂趣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和鍛煉。
(2)教學方法活潑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趣味性強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所有感官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激發了學生自主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
(3)組織形式突出了優勢互補
體育教學中常見的組織形式有個體教學、分組教學、集體教學,這三種教學形式各有所長。要保證教學的質量,我們就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了不同的組織教學形式。
(三)實施形式:
在實施過程中,我在教學方法上,所采用的教法有:
(1)多媒體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化動為靜,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快為慢等功能,便于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感知和模擬技術,逐步提高學生自我實踐的能力。
(2)實地觀摩法;有組織的實地觀看比賽,讓學生嘗試做現場解說,結合教師的即時滯后的講評,開展討論,提高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
(3)嘗試性比賽法:娛樂性參與非正式比賽,在感受項目帶來的運動樂趣的基礎上,對他人(隊)進行技術指導,或對相關項目的體育文化知識相互提問、指正,提高調整自己和指導他人技術的能力。
五、課題研究價值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實驗性研究,我所教的三個班的學生在下幾方面已產生了明顯的改進和提高。
(一)學生的體育興趣已有了很明顯的提高,自覺鍛煉習慣已初步養成。
(二)學生的全面身體素質已有了顯著的提高,幾項生理指標與素質測試:
從表1中可看出,男、女生的生理機能指標有了較大的變化。男、女生的平靜脈搏分別從實驗前的82.7次/分與79.9次/分遞減到71.5次/分與68.8次/分,減少了11.2次/分和11.1次/分;男、女生的肺活量分別從實驗前的2354毫升與1912.5毫升,增加到實驗后的2515.5毫升與2198毫升,增加了161.5毫升和285.5毫升。從上面的實驗數據可看出,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驗效果顯而易見,從表2中同樣可以看出實驗的效果很明顯。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有了進一步的增強。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表現積極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六、結論
體育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實踐性研究是結合了我國全民健身計劃與體育法的實施要求,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徹底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和以運動技術傳授為中心,以運動成績考核為基礎的體育教學體系,形成了一整套促進素質教育的體育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包含在內的新體系。
因此,體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方法模式順應了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了當前課改的精神,它必將會在素質教育貫徹實施的今天發揮出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優秀運動員技能評定手冊》.浦鈞宗.高崇玄.馮煒權等主編.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
2、《運動員機能評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標測試方法及應用》.馮連世.李開剛主編.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