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下,淺析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形成的基本模式,以及隨著高效課堂的發展對教師的教學思路的影響。在教學中將問題分層細化,既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還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理念。以指導學生“會學習”為教學目標,尋找高效課堂的教學手段,把握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點。
關鍵詞:高效課堂;預習;關鍵因素;反饋
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單在國內受到教育界廣大同仁的追捧,在國外也同樣深受歡迎。我國在新課程標準的理論指導下,對高效課堂的研究又掀起了新一輪教育改革熱潮。通過近幾年的探究和努力,高效課堂已經初步形成規模。我國各個省市教學試點不斷增加。高效課堂的教學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只起導學的作用。用簡單明了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探究途徑,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教師講得少,學生學得多,從而體現出課堂的高效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其能力得到全面發展。我認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預習、探究、交流、反饋四部分。下面我將對高中數學高校課堂的構建談幾點認識:
一、預習在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作用
由于高中數學難度較高,概念表達比較抽象生澀不宜理解,并且知識量也大,所以根據高效課堂理念對學生提出預習的要求。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學生如果能夠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那么在新知探究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明確學習目標。數學教學中有些知識難度較大,有些學生易產生“措手不及”的感覺。通過預習也可以降低知識的難度,減少學習障礙,提高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的學習改被動為主動。同時教師應在導學案中體現出針對學生預習部分的考查,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探究學習中的關鍵因素
探究與交流是新知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它們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的要求非常高。高效課堂的備課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模式,改變了拿著教材就可以完成備課的傳統模式。我們要明確高效課堂的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是要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的。因此在備課時教師要認真分析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能力進行分層教學,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完成這一目標的關鍵點則在于教師提問的設計。例如提出的問題要有層次遞進性:在“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教學中,首先要考慮提出的問題如何能做到最簡單,讓全體學生開動腦筋。同時還要考慮如何能把這一問題結合到后續問題當中去。所以可以提出第一個問題:“在平面上,什么叫做兩個向量平行?”這樣讓學生思考什么情況能使兩個向量平行。進而可以用問題二:“平行的充要條件是什么。”通過這一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空間向量的位置關系。再由問題:“空間任意兩個向量有幾種位置關系?如何判定它們的位置關系?”引導學生完成本節課第一部分內容的學習。總之,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必須照顧到全體學生,這是高效課堂主導方面的因素。教師要把一切問題都細化,直到符合全體學生學習為止。
從主體地位考慮關鍵因素則是學生是否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高效課堂中,問題的提出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教師應明確,高效課堂不是“教學生知識”,而是要“教學生會學知識”。這個思想也體現出高效課堂的實施是一次根本的改革。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我認為能夠發現問題才是會學習的開始,那么教師就要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也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才使得高效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將課堂的高效性體現得淋漓盡致。探究中提出問題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可以是自我提問,也可以學生之間的提問,或者師生間的提問,從而讓學生從不斷的提問中提高能力。
三、反饋是高效課堂的把關環節
高效課堂并不能拋開考試而獨立存在。根據現有的教學體制考試仍然是最終的考核手段,因此教師也同樣要注重反饋的重要性。在反饋信息時要以學生的課堂訓練、作業、測驗為途徑,考查學生學習的綜合情況,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查。教師還必須做到針對考查結果及時評價與鼓勵,最終使高效課堂達到理想效果。
我們始終在不斷地完善教學方法。高效課堂的出現正是改革實施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高效課堂可以促使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我們要給學生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心態,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條件。總之,我們廣大教師要不斷地思考研究。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構建出高效的、經典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王淑賢.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的調查與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4.
注:此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3]GHB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