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
摘 要:地理是高中教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具有概念抽象、理解難度大,同時知識系統相對繁雜且各部分知識點之間相似程度比較高的特點。對于這門學科的學習,如果單純依靠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則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混淆和遺漏的情況。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抓住地理這門學科的本質性特點,從而提高地理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策略
在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對于我們教學工作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這不僅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由于學生地理能力的提高需要其知識體系的完善,而這個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之外,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反思,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在轉化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反思能力的培養還能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從而形成持久性的學習動力,這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在素質教育中,反思能力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在既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對于學生知識的運用以及思考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應對常規性問題時游刃有余,而題目稍加變化就變得手足無措,這充分說明了學生沒有從知識的內在本質方面進行思考,知識表面化的記憶缺乏實踐性,而通過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透過知識的現象掌握其內在本質,使學生的思維更具靈活性,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大大加深,最為可貴的是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會得到非常顯著的提升。
一、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
能力的培養首先需要意識的激發,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同樣也是如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并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學生的這種反思意識。在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起到帶頭性作用,提高對反思的正確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將反思意識具體化,具體到某一章節知識的反思以及某一種學習方法的優化等等,并將這個反思過程完整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反思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自主進行對學過知識的反思,對既有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行反思和優化,并形成總結性結果。在學生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性工作,讓學生能夠始終在教師的掌控下進行反思,這樣學生的反思結果和反思過程都能夠被完整地記錄下來,學生會根據前后對比而不斷深化其自身的反思意識,從而為反思能力的提高鋪平道路。
二、創設反思環境
反思的過程除了需要意識的支持外,還需要適當的環境加以輔助,在學生進行反思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環境來激起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學習中注意適當停下腳步來進行階段性反思和總結,這時教師除了要為學生做好引導性的工作之外,還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輕松、合作和平等的環境中先是進行自主性反思,然后將反思的結果進行交流,從主觀和客觀兩個角度認識自己學過的知識以及知識體系形成的過程,從而從內在上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以及能力的提高。反思的環境,教師可以將其定義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適當的實例、生活中與所學知識相關的現象等等,例如在學習“大氣環境及氣候”這個部分的時候,天氣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地理現象,在學完這部分知識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反思環境,在形象生動的反思環境下學生會很容易產生聯想,激起反思的欲望。
三、提高反思技能
反思能力是一種概括性的能力,其包括分析能力、總結能力、評價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等,在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分門別類地對組成反思能力的各種能力進行針對性培養。例如,對于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識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對于總結能力、評價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討論性問題的設計讓學生進行組內合作交流以及組間討論互評等等。這樣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各組成技能,從而切實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對于學生的地理學習來說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學生通過反思能夠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階段性總結,并且自主發現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會隨之得到非常有效的培養,這對于學生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梁智敏.地理反思性教學初探[J].科教導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