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新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國家永葆生機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衡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進程的推進,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針對升學考試,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高中數學;運用
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從自身做起。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深入領會其精髓,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做出正確有效的調整。開放式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即開放課堂,與新課改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相契合,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參與到課堂中。那么,開放式教學在高中數學中是如何運用的呢?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環境對人產生的影響雖然不是決定性的,卻也是至關重要的。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課業繁多,壓力也較大,因此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十分必要,對學生的心情起到舒緩作用,也更有利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第一,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僅僅擔當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更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勇于走下講臺,放低姿態,走到學生中間,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與學生打成一片,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調查研究表明,很多學生不喜歡一門學科常常是因為不喜歡任課教師。作為教師,更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第二,寓教于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心理特點,將學生的興趣與教學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例如,在講授《概率》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澳門風云》中的精彩片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骰子帶到課堂中,讓學生通過反復的實驗總結規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
新課改要求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課堂雖然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但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然而很多教師為了趕進度,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長此以往,學生自然提不起興趣,成為低頭一族。教育的目的旨在教會學生如何去學,進而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真正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將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對學生的一生來說都是一筆受用不盡的財富。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熱情。
例如,在講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應用》這節課的習題時,學生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另一種解法,仔細想來,竟比我的解法還要簡單。我當堂表揚了這名學生,并鼓勵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勇敢地向權威挑戰,說出自己的想法。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條條大路通羅馬,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要學會舉一反三。在課堂中,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使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三、實施分層教學
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我們一視同仁,但人與人之間的天資、對于數學學科的基礎、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學方法上更不能“一刀切”。分層教學是開放式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根據平時的觀察,將學生劃分為上、中、下三個不同的層次實施分層次教學,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優等生,多設置一些開放性題目,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樹立學生的信心;對于學困生,教師更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和鼓勵,溫暖的語言、鼓勵的眼神都是有效的交流方式。這樣一來,無論是哪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各得其所,找準自己的位置,循序漸進地實現屬于自己的目標,享受成功后的喜悅和小小的成就感。當然,這種層次的劃分切莫被學生知曉,只能教師獨立完成,以免傷害學生自尊,影響班級團結。
例如:已知一個四面體棱長為1或2,并且它不是正四面體,那么它的體積是多少?這道題目就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大多數學生都會按照正三棱錐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只有少部分學生會注意到這個四面體還存在著其他可能性,進而繼續探索,提供出多種答案。無論是哪一種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夠自圓其說就是可以采用的答案,都值得鼓勵。
綜上所述,要在高中數學中實施開放性教學,就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地位,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并實施分層次教學,將開放性教學滲透于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中,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只有這樣,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節省不必要的時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參考文獻:
宋小芳.探究開放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