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森邦
摘 要:對于學生的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十分重要的。小學是孩子學習的起步階段,孩子還如同一張白紙,需要老師對其進行引導。如今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創新型人才,而創新人才最為主要的就是擁有一定的問題意識。所以,在小學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地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勇于提問;精心備案設計課堂上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提問;延長結論評定的時間,使學生有時間思考、質疑,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問題情境
問題意識指的是人們在遇到一些事物或是理論知識時,產生一些困惑,也有一些質疑。這些會引導人們積極地去思考,活躍自身的思維,努力地探索、求知,不斷地思考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數學教學邏輯性較高,屬于難度較大的學科,很多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不理想。而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勇于提問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要積極地學習外界關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先進方法,并且與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相融合,應用到自身的課堂教學中去,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站在多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加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
小學生還處于學習的起步階段,孩子還如同一張白紙,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這對于孩子日后的成長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學生的求知欲強,對于很多事物都十分感興趣,希望了解、認知,而老師需要很好地抓住這一點,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強烈的求知欲望也會被慢慢熄滅。在以往的數學教學課堂中,絕大多數都是由教師主動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地思考,然后解答老師的提問,在課堂上學生即使心里有很多疑問、困惑也不敢舉手提出來,怕擾亂老師講課,處于被動學習階段,課堂上只能夠聽到教師一個人的聲音,長此以往,學生漸漸也就不會主動去思考什么,只是由老師提出來就好。
想要培養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一定要對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進行改善。首先,老師要認識到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關系,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勇于提問。教師對于學生的提問要正確對待,不能批評、諷刺,不然會打消學生勇于提問的積極性,同時也會影響到班級中其他同學,要找尋學生提問中的亮點。死板的課堂教育已經不能適應如今的全面型人才教育,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增加一些學生的自由討論和辯論環節,要學生有勇氣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提供保障
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將死板的教學變得活躍起來,使學生將自身置于某個情境中,進行動態的思考。問題情境也是老師教育知識的媒介,將原來書本上死板的教學知識變成一個個故事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孩子是最喜歡聽故事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將故事中的主角轉換成自己,思考當自身面臨這樣的情景時該如何抉擇。
(一)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最有效的工具。老師在問題情境設計中,可以設計一些有趣味的問題情境,將學生的目光吸引過來,使學生的學習與自身的興趣愛好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加強學生的知識記憶,在以后面臨同樣的問題時,只要想到當時的問題情境,便知道問題該如何分析和解決。例如,講述圖形有關的知識時,老師可以問學生“大家都喜歡看動畫,在你們眼里圖形可以組成哪種你們所喜歡的動畫人物,大家可以實際繪畫一下?”這樣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數學學習有效地結合。
(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
數學知識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自身的角色轉變為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了解到如今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生活的身邊,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分數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題目:小明有九百塊錢,第一次花了一百塊錢,第二次花了三分之一,剩下的由學生自己提問并且解答。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提問,另一組負責解答。然后雙方互換,成功解答加一分,最終查看哪一組獲得的分數比較高。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想法,這樣的措施能夠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踴躍將腦海中的想法表現出來,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延長結論評定時間,要學生學會質疑
教師因為課堂時間短暫,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某一結論會很快地確定。學生還在思考中老師就將結論說了出來,這樣有的學生漸漸也就失去了思考的興趣,因為老師隨后就會將答案公布,使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產生一定惰性,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教師需要延長結論確定的時間,或是將結論確定的權利交予學生,引發學生更多的思考。
學生面對某一問題情境或是某一結論有所困惑提出質疑時,更多的是問自己該怎么辦,該如何解決,使自身努力地思考。要讓學生分享問題,當課堂上某一學生對某結論有所質疑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有屬于自己不同的見解,要提出來,這樣可以使教師明白學生對該知識的思考及掌握程度,了解其他同學是否對此也有著同樣的困惑。針對學生的質疑困惑,教師可以分析學生對新知識的吸納程度,在學生的提問中考查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在某一結論學習的各個環節一直進行思考,使學生善于質疑,漸漸學會質疑。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孩子起步階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其對于孩子日后的成長以及發展方向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對于孩子問題意識的培養不能夠急于一時,需要教師長時間地培養和引導。小學數學教師要肩負起教育的責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精心備課,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活躍思考,勇于發問,體會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陳素君.如何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數學[J].考試周刊,2011(48).
[2]鄭行宣.淺談初中數學課堂中“疑”情境的創設[J].教師,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