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瓏瓏
[摘要]本文以華南地區某高職院校為例,對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展開實證研究,綜合運用了文獻法、問卷調查等方法,對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研究與探索,基于對150份調查問卷的分析,概括出當代高校大學生閱讀狀況,分析狀況產生的原因,尋找解決相應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5-0010-02
2012年,隨中國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興起的“莫言熱”,最終引發了中國民眾對自身“閱讀危機”的關注。在電子化時代,如何讓在校高校大學生堅持進行課外閱讀?這些問題,都值得重新進行一番探究。電子化閱讀是當今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方式,本文在概念的使用上,課外閱讀指稱的是紙質閱讀,但會適當涉及電子化閱讀對紙質閱讀的影響。
一、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本研究以華南地區某高職院校1-3年級不同院系的1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受訪對象中,男女生各占總數一半,理工類和文史類學生各占總數的50%。具體如下:
(一)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頻率較高,閱讀時間與數量少
問卷分析表明,有60%的高校大學生每學期的閱讀量為3-5本,有40%的高校大學生每天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為1小時以內,有60%的高校大學生閱讀頻率為“經常閱讀或涉獵”。由此可以看出,在校高校大學生閱讀頻率較高,但閱讀量與閱讀時間太少。
(二)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范圍呈現出多樣性和廣泛性的特點
問卷分析表明,有30.1%的被調查者喜歡文學歷史類,25.5%喜歡文體娛樂類,10.5%喜歡人物傳記和勵志成功學類,33.9%喜歡休閑時尚及其他類。這說明高校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以文學,娛樂為主。同時,對其它方面也有所涉及,他們的閱讀范圍呈現出多樣性和廣泛性的特點。
(三)書籍的來源主要是從圖書館借閱,同學互借和自購
問卷分析表明,就紙質書有48.8%是從圖書館借的,38.4%是從同學借的,9.7%是從書店或網上購買的,一少部分是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電子閱讀而言則有近50%的高校大學生通過手機或其他多媒體設備閱讀電子書、電子雜志等。這表明,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書籍的獲取途徑較多,但圖書館借閱、同學互借和自購是主要的途徑。
(四)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目的以打發時間,放松心情為主,隨意性強
問卷分析表明,打發時間、放松心情成為高校大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各占40.1%。但這在專業與年級方面呈現出差異。文學專業學生閱讀目的大部分以增長知識提高修養為主,計算機專業學生閱讀目的大部分以增長知識提高修養為主。在年級方面,三年級的學生閱讀目的大部分以增長知識提高修養為主,且與其他兩個年級的學生呈現出明顯差異。
二、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的問題及成因
(一)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1.閱讀目的的盲目性
對于課外閱讀目的一題的回答集中于“放松心情”、“打發時間”兩個答案。在閱讀內容中,動漫幽默/娛樂時尚/休閑旅游類等書籍占用課外閱讀時間最多,這類書籍的價值僅僅在于心情的放松和打發時間,除了在見聞方面對高校大學生有所裨益。容易使高校大學生將課外閱讀作為一種隨意的消遣,不利于自身專業知識技能的提高,更勿談獨立思考的培養與獨立人格的塑造。
2.閱讀數量少,質量低,結構不合理
有60%的高校大學生每學期的閱讀量為3-5本,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在各類書籍中,文學歷史、文體娛樂、休閑時尚、人物傳記和勵志成功學相關書籍受到高校大學生的青睞。歷史類書籍閱讀率較低。經典名著以及專業性的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類書籍,一般篇幅相對較長、內容相較深奧,需要動用腦力及花費時間才能“讀懂”,因而不受歡迎。
3.閱讀時間不充足
有40%的高校大學生每天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為1小時以內且有50%的高校大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是晚上睡覺前。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時間量偏少,時間段選擇不太合理。大部分高校大學生的閑暇時間以上網和睡覺為主,而上網以打游戲為主。
(二)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問題產生的原因
上述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學生自身原因和學校、社會等外部原因。
1.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出現偏差
大部分高校大學生將課外閱讀視為一種放松或打發時間的方式,忽略了課外閱讀對于自身專業知識的增加、專業技能的提高、知識面拓展、獨立思考培養、獨立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導致課外閱讀無法給閱讀者產生深層次的影響,不能帶來實質的益處。
2.課外閱讀呈明顯的功利性趨勢
課外閱讀的主要是打發時間和放松,意味著他們不會制定閱讀計劃。雖然教師和部分家長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由于高校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學習挑戰及就業壓力,也只能讓高校大學生將更多精力傾注于應付大學學習和就業,以致于部分學生即使要閱讀也只是對自己近期專業學習或對就業有利的書籍。
3.課外閱讀時間匱乏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中國的學生從小被引導確立功利的人生目標。大學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大一大二課程過多,一周要上三十多節至四十節課,而大三面臨資格考試和就業的壓力。二者結合,高校大學生沒有時間也不敢花大量的時間在課外閱讀上。
此外,學校里各種課外活動、社團活動也占用了高校大學生的課余時間。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電腦、電視、電影,QQ、微博、網絡游戲等以其特有的“便捷、可操作性、可參與性、可選擇性”,讓高校大學生將本不多的課余時間花費在它們上面。
三、改進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的建議
(一)重視課外閱讀的價值,明確閱讀目的
就課外閱讀的價值而言,筆者認為,課外閱讀之于高校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增加、專業技能的提高、知識面拓展、獨立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課外閱讀除了對課內閱讀進行補充,增加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各類書籍,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通過對書中問題的深入思考,慢慢形成自己對于個人、社會的看法,以自己的理解看待世界,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
因而,課外閱讀的目的不應該只是為了放松或打發時間,還在于“為求得理解而閱讀”,為個體自身發展而閱讀。
(二)培養閱讀興趣,掌握課外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高校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校的讀書氛圍很重要,各學??筛鶕陨砬闆r營造學校的讀書氛圍。大體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充分利用學校各種媒體,以宣傳報道等形式,對高校大學生閱讀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二是有計劃地組織書評活動,用書評來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讀者辨析、判別文獻信息內容的是非,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識別能力。三是加強學生讀書社團的建設和管理,成立學生讀書團體,有效地支持和管理好學生讀書社團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各種競賽活動,使社團活動與閱讀指導結合起來,使其沿著讀好書、好讀書的軌道發展?!彼氖菍⒐舱n程與選修課程統籌安排,設置通識課程,推行通識教育。五是改善圖書館的硬件條件,增加圖書館的座位,充實圖書館書目,加強圖書館的管理,突出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邀請文化、藝術、科學等領域杰出人才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舉辦讀書沙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通過對華南地區某高職院校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當代高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并不太樂觀,令人擔憂。高校大學生正是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需要大量而廣泛的閱讀,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但是,身處電子化時代的他們,課外閱讀的時間不足、量少、質低,課外閱讀之于他們價值和意義僅僅在于娛樂,課外閱讀的目的僅僅在于打發時間和放松,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何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僅憑筆者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全部弄清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對其開展深入研究。閱讀,也是對高校圖書館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傊?,希望能夠營造好的閱讀氛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通過閱讀獲得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我們全社會一定要形成一個“愛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氛圍,讓高校大學生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成長,在書籍的海洋里鍛煉,不斷追求真善美,在人生中自由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造就生活中的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