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
【摘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語文課堂生態逐步得到改善。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優化學生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開啟智慧以解蒙昧,課堂才有其真正的高效魅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學生;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以筆者觀察,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語文課堂生態逐步得到改善,但不少課堂,教師仍把教材、教學設計、課后習題視為綱領、圭臬,圍繞知識點、重點、難點、易錯點照本宣科,對于成績的過度追求依然如故,許多課堂不為學生所喜歡,導致出現學生厭學、苦學甚至輟學的現象。
究竟我們的課堂缺少了什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科院院士楊叔子指出:“人的價值無非是思想境界如何,思維能力如何。”所以,“思維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靈動的思考以及思考所帶來的情感體驗,才能促成真正的發展,生發出自覺的快樂趣味。
蘇霍姆林斯基的勸告——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應當為我們所遵從。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需要我們課堂教學的著眼點要始終注意引導學生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站位于學生個人價值的創造和發展,升華學生對于人生、對于人生價值意義的基本認知。《檢閱》一課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集體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國慶游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人們紛紛稱贊:“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
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人們為什么紛紛稱贊這個小伙子真棒?2.你覺得那些“小伙子”棒么?3.你覺得本文中什么得到了“檢閱”?
同學們深入研討文本后整理出如下觀點:“小伙子”博萊克真棒,“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走得非常投入,有精神,不難想見他在平時的訓練中,付出多少心血。同時,他能認真地做好每一個動作,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個殘疾人,表現出足夠的勇氣與自信,身體雖有缺陷卻精神力量強大,讓人無限感佩。而“小伙子們”用無聲的行動呵護著博萊克,用“德行”帶給博萊克以自信自尊、昂揚向上,這種理解、尊重、友愛、信任、成全他人的品質同樣值得夸贊。顯然,博萊克的“堅強剛毅”和孩子們的“仁慈善念”得到檢閱。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需要我們著力于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的思考習慣。我們要帶著孩子以一種敏感審慎的態度走進文本細讀思考:1.文本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2.為什么會這樣表達?3.為什么只能這樣表達?4.這樣的遣詞造句有何獨到之處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發?5.文本究竟帶給我們什么樣的人生啟示?成為文本中的角色,不草率定論,不輕信盲從,在反復的追問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思維品質。
西師大版四年級語文《禮物》講述的是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獨自住在山腳下的小屋里,生活貧困而樸素,品質勤勞而善良,她無私地把微笑送給別人,人人都稱這是最好的禮物。我就設計這樣的問題:“禮物”指的就是“老奶奶的微笑”,真誠的微笑能帶給人快慰讓人釋懷,文章為什么選擇去寫一位老太太的微笑?老太太的微笑為什么充滿魔力,成了大家求之不得的禮物呢?
學生自然在頭腦中明確老人身上的幾組對立的矛盾:孤獨無依靠、很蒼老、很勤勞、很窮困、很開朗、很善良等等。
那么,“微笑”的價值也就呼之欲出:
看似掙扎在生活邊緣的老奶奶卻有著超乎別人的幸福人生,不正是源于對生活的熱愛嗎?這樣一位生活貧窮而外表并不美麗的老婆婆不應受到人們的尊敬嗎?面對生活的點滴挫折、痛苦就頹喪萎靡的人在與之比較中是否應該有些自責而振作呢?
著力于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引導學生走進情感豐富的世界,走進思想碰撞的海洋,拓展生命的自由,在文本細微曲折處凝神推敲,在思考中“經歷”“經驗”,由知識走向生命的回歸,實現學生的精神健壯,思想豐富、優雅、從容。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地時間體驗,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表達個性化的思考,鼓勵學生對教材、對他人的意見,包括教師的觀點、結論進行批判、選擇,讓學生在求異思維、換位思維中掌握積極的思考方式。
如《冬陽童年駱駝隊》執教中,我讓同學們自由閱讀,交流自己感悟。有這樣一個句子,“但是拉駱駝的說,他們從門頭溝來,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大家在凝神思考后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同學們思考后發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說“拉駱駝的”那么冷的天走那么遠的路著實生活不易。有的說這些“拉駱駝的”討價還價時沒有巧舌如簧,只是言說“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足見他們的憨厚質樸。有的說作者把“拉駱駝的”從門頭溝徒步而來賣煤,“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看似閑言贅語,卻又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利用頓挫的方式,準確地表達出她對于“拉駱駝的”好感與親近含蓄不盡妙不可言。
能夠在無疑處生疑,能獨具慧眼平中見奇,能敢想敢說見解獨到,這種自主性、探究性地體驗,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思考,只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時間、困難、挑戰,用足夠多的耐心去等待、去觀望,學生就能在自己主動發現中練就平中見奇、無疑而疑的一雙慧眼,這種開放性、不確定性、愉悅性帶給學生的是思想的愉悅,也將是成全孩子積極思考自我實現的有效途徑。
“只有當教師給學生帶來思考,在思考中表現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年輕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導者。”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優化學生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開啟智慧以解蒙昧,課堂才有其真正的高效魅力。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