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十分迅猛,在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逐漸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進行的素質教育改革,對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語文教學。語文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的最佳途徑。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針對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更好地滲透進行了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初中教育;教師素質;創設情境
人文素養,就是指個人獨特的心理及行為模式,它決定著個人在實際生活中的素質品格等幾個方面的表現。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對于一個人能否形成優秀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決定一個人人生經歷的關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有必要滲透人文素養的教育,在日常的教學中,體現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初中是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很多學生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的人文素養是很容易引導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尤其要注意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滲透與引導,
爭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
一、改革完善教材,提高滲透性
在初中的教學質量改革中,注重對學生的素質要求,爭取將他們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應用型人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提高生活水平。初中語文教學是培養人文素養的最佳選擇,它肩負著培養學生形成良好人文素養的責任。所以,我們要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案優化,提高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對學生優秀人文素養的培養。
教材在初中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材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很多學生的人文觀念。老師依據教材來教授課程,在老師與學生中間起著橋梁的作用。在教材的選擇上,一定要分析上一次使用的教材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思考,爭取在這次的教材選擇上有效避免類似的問題。所以,教材的選擇很重要,一定要結合具體實際選擇。
二、提高教師素質教育能力
當今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要求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做好教師的教學質量評估工作。在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測驗時,一定要結合實際,緊隨時代的變遷,與時俱進。教師是學生接收信息范圍的決定者,他們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與掌握程度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師的素質,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是最基礎的,教師伴隨著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應該將人文素質作為一個重要內容進行教授。教師是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導向,在學生形成人文素養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提升自己的素質,在學生遇到困難時,主動幫助與引導,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能力。此外,教師更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質,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
三、語文教育的滲透作用
1.加強人文與實際結合的滲透
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語文的實踐教育功能與聯系實際的功能,引導語文從課堂走進生活,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加強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引導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文素養的能力,真正實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語文教學的實踐教育過程中,既要發揮語文的知識教育功能,又要注意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讓學生不僅能理解語文的基礎知識,還能讓他們擁有實踐的具體體驗。只有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實踐功能,才能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語文,增強對語文的人文素養的熱愛程度,才能幫助他們更自信地踏上社會。只有讓知識走出課堂,才能將知識實踐化、具體化,結合實際,使語文教學更好地發揮它的教育功能。
2.創設人文教育情境,滲透人文素養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人文素養進行滲透式教育,最
好的方式就是在人文教育情境中,積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通過辯論賽、演講、才藝比拼等形式,能很好地讓學生對自己的人文素養進行提升。此外,給學生適當地布置寫作任務,設置合理的作文題目,通過作文的閱讀與批改,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促使他們解決生活中關于人格方面的問題。寫作是最能表達學生思想的一種方式,教師通過對作文的修改,可以及時糾正他們不正確的行為觀念。文學即人學,寫作能夠展現學生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風尚。教師應該適時教育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勇敢面對,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決心,幫助其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語文課堂的滲透作用,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對于提高學生自身的人文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滲透人文素質教育,能夠幫助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優良的人文素質,進而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楊樂.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1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