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豐
摘 要:為了能夠更好地符合新課程的改革需求,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以新課改為思想指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以此來為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數學;學習模式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概念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依據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有效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遵循小組合作的程序和技巧,從而圍繞課堂教學內容來開展討論和交流,從而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具體來講,小組合作模式是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設定符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特點的情境,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并且每個小組都設立一名小組長,以此來展開小組內的討論交流,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討論過程進行指導,最后對討論結果進行評價和總結,從而順利地完成小組合作的教學活動。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根據教材內容,合理設計小組合作活動
教師在教學任務的劃分上要體現出其合理性,尤其是在開放性問題的設計與劃分上,要鼓勵學生運用多樣化的手段來進行解決。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問題設計時要體現出其難易程度的過渡性,從而為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創造基礎,以此為后續小組進行師生之間的討論交流提供前提條件,從而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探究的合作任務,從而在小組合作中實現自身價值,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2.根據新課改理念,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首先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以后,教師要盡快創建出問題情境,從而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找到符合自己的合作任務,從而讓學生進入探究學習的狀態;其次是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創設特定情境來激發出學生的情感與探究的結合,從而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最后是在教學活動的結束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并且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從而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
3.重視任務分工,體現出任務分配的合理性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小組作為主要單位的學習方法,所以在任務的設計與分工上必須要考慮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與個性特點,從而使任務能夠激發出成員之間的有效配合,以此來有效完成合作任務。小組合作任務的合理設計與分工不但可以有效調動小組成員探究和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提升小組合作的效率,以此來培養學生與他人的合作能力。
4.有效拓展學生思維的發散,促進其多角度思考問題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問題,以此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對學生的固定思維進行有效打破和改善。具體來講,在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中,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的思考和探究,運用多樣化的方式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并且要對每一種方法進行驗證,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此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學習水平,從而全面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高度的測量”這節內容的教學中,這節內容主要是學習三角形的測量,由此教師向學生提出三角形的測量方法有哪些?可以用什么測量工具?測量結果如何計算?在教師提出問題以后,有些小組運用金字塔陰影法得出了三角形的高度,有的小組則利用三角函數和皮尺進行測量,而有的小組利用直角三角形測量出了三角形的高度。接著教師對這三種測量方法進行了評價,并且指出各個方法的利弊,這時其他學生說激光、拍照也可以測量高度,由此學生的探究興趣被有效激發出來,而其思維也開始發散性地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為新課改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充分利用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開展中,教學在問題與情境設計、合作任務分配以及合作活動指導等環節上要體現出其合理性與指導性,從而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但對知識進行有效理解和掌握,而且也促進了其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以此來幫助學生實現全面
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瑞.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4(06).
[2]高幼鳳.一堂數學公開課的反思: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深入探討[J].新課程學習:上,2014(07).
[3]姚志剛.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學苑教育,2014(17).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