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鵬
摘 要:教學方法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也是課程改革以來變化最大的一部分內容。所以,為了確保數學課程目標價值最大化地實現,也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新時期的數學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要堅持以“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確保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
關鍵詞:自主探索;小組討論;動手操作
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結合課改基本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以構建出高效、自主的數學課堂。本文就從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入手對如何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進行論述。
一、自主探索法的應用
自主探索法的應用直接打破了傳統課堂中教師的一言堂模式,對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的保障。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索,進而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為了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要做到不驕不躁,我引導學生對下面幾個問題進行了自主探索,如:①如何證明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②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的角平分線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③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對稱軸有幾條?……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對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小組討論法的應用
小組討論法的應用能讓學生在生生交流中拓展思路,豐富解題思路,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進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數學解題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題思路,然后在小組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和應試能力。
例如:在等腰Rt△ABC中,AC=BC,M是BC的中點,CD⊥AM于點E,交AB于點D。求證:∠CMA=∠BMD。
證法一:過B點作BF∥AC交CD的延長線為點F,通過證明△MBD≌△FBD來證明∠CMA=∠BMD。
證法二:設H為△ACD的垂心,得DH⊥AC,通過證明△CMH≌△BMD來證明∠CMA=∠BMD。
證法三:過C作CG⊥AB于點G交AM于H,又AE⊥CE,通過證明△GHM≌△GDM來證明∠CMA=∠BMD。
(詳細的解題過程略)
……
鼓勵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自己的解題思路,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而且也能確保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進而為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三、動手操作法的應用
動手操作法的應用是課改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體驗知識變化、形成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理解知識,進而在培養學生數感的同時,也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確保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
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及其圖象”時,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為了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更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選擇了自主動手操作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了解基本的二次函數圖象的相關知識。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自主動手繪制函數y=x2+2x+1的圖象,并思考下面幾個問題:該函數的開口方向如何?與x軸的交點有幾個?頂點坐標是什么?之后,再引導學生動手繪制y=-x2+2x+1的函數圖象,同樣思考上述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對課程目標的最大化實現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木匠教學法的應用
木匠教學法是美國風行的一種教學方法。意思就是說教學就好比木匠帶徒弟一樣,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自己進行操作,其實質類似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度。所以,在數學習題講評中我們就可以試試木匠教學法,以提高學生的習題解答能力。
還以上文中的“在等腰Rt△ABC中,AC=BC,M是BC的中點,CD⊥AM于點E,交AB于點D。求證:∠CMA=∠BMD”為例。在講評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將木匠教學法應用到課堂當中,鼓勵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走上講臺并對該題的考查點、解題思路以及證明過程進行講評。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而且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不斷優化數學教學方法,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確保數學課堂在不斷優化、不斷改進中真正確保數學價值得以最大化實現,同時也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佘玉萍.淺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0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