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勁松
摘 要:積極向上的健康情感是人的立身之本。學生只有擁有健康的情感,才能高質量地學習和生活,才能使學生形成更加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中學體育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應重點突出以下五方面:轉變理念,強化健康情感教育;激勵暗示,培養學生自信心;互動互助,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競技提升,培養學生超越精神;創設情境,激發健康情感正能量。促進中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體魄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中學體育 健康情感 培養策略
新課程改革的縱深推進,促進了健康教育理念和意識的不斷強化。中學體育教學不但承載著強健體魄的基本教學任務,更被賦予了強身健心的雙重使命。在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日益復雜的當今社會,身心健康已成為學生未來發展的必要基礎。而體育課則是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能夠改變以往學校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不良傾向,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強健身體素質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為學生高質量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礎。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轉變理念,強化健康情感教育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一般強調理論與技能的教學,過于注重學生的體能強化,對各項訓練指標的要求較為嚴格,但在不同程度上卻忽視了對學生心理感受和健康情感的培養。《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評價報告》中指出:當前有72%的中學生認為體育教學生硬死板,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需求。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心理情感教育在當前體育教學中的缺失。而改變這一現狀的首要問題,就在于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認識到健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發揮體育教學的優勢,充分利用體育課堂,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認知。
例如,在每堂體育課上,教師可以抽出三五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但教師不能以空洞的理論教育為主,而應通過多種形式的情感滲透產生潤物無聲的情感教育效果。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避免學生在健康情感教育中產生敷衍或者逆反心理。
二、激勵暗示,培養學生自信心
對于中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首先要使學生具備自信心。不少中學生學習態度消極、自我評價過高或過低、協作能力較差,這些都是學生自信不足的表現。只有培養學生擁有積極客觀的自信心,才能使學生具備客觀的自我評價,產生更加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會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尤其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激勵暗示的方法,幫助學生營造健康積極的心理環境。
例如,在“跳繩”訓練中,教師要對學生平時訓練的成績有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三步跨越”的方案:第一步,保持與上次測試成績相同;第二步,比上次跳繩成績提高3~5個動作點;第三步,調整體能,盡量保持現有成績。由于“三步跨越”能給學生一定的激勵暗示作用,多數學生可以達到這一要求,并對自己的訓練成績表示肯定。這一過程的形成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理的形成,在教師的激勵暗示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會更加積極。
三、互動互助,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目前,中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協助精神和團隊精神較為缺失,表現在學習中主要有如下特點:漠視他人,在遇到困難時不愿意求助也不愿意幫助別人;不能為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沒有全局觀等。這些表現容易使學生產生孤僻、懦弱、自私、自利等不良的心理問題。通過體育教學中健康情感的培養,能夠有效糾正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效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
以“接力跑”教學為例,在接力賽跑中,教師要強調“每個人的努力對團隊成績都是至關重要的”,提高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在比賽隊伍的配置上,教師應盡量安排能力差異較小的學生為一組,這樣有利于學生水平的穩定發揮。在接力比賽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僅憑個人努力是很難實現到“共贏”的。通過具體的體育訓練項目,學生的全局意識會逐步增強,團隊精神的積極作用也會起到明顯的效果,學生的健康情感也會在互動互助中得到提升。
如在“穿越障礙插紅旗”體育游戲中,教師在充分激發學生競爭天性的同時,也要激勵學生互幫互助,只有共同進步才能實現最終勝利。穿越障礙以小組形式進行,只要小組中有一個學生沒有到達終點,就不能獲得紅旗,以此促進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學生體會到“不拋棄,不放棄”的積極向上情感。體育游戲使學生獲得更為自由的發揮空間,改變以往“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被動完成”的陳舊形式,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對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競技提升,培養學生超越精神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最大區別在于具有典型的競技特色,而這一特點對于培養學生不怕吃苦、自我超越的健康情感有著重要作用。在競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體能有全面了解,在學生體能訓練安全的范圍內進行競技提升,培養學生自我超越、不怕困難的健康情感。尤其在當前中學生成長環境良好、挫折教育缺失的大環境下,自我超越精神的培養尤其重要。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冬季長跑活動,這對于磨煉學生的意志力有著明顯作用。還可以組織登山、戶外訓練等活動以強化學生的意志力,在振奮精神的同時也陶冶學生的健康情操。既然有競爭就會有勝負,教師在對學生競賽成績進行點評時,應重點教育學生:“在挫折和壓力面前需要建立良好心態,回避和逃避是于事無補的,只有盡全力、想辦法戰勝挫折,才能實現不斷成熟、不斷進步的人生目標。”在競技運動中,教師必須高度關注學生的人身安全,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學生營造更為健康、積極、安全的體育教學環境;在培養學生健康情感的同時要減輕其學習壓力,實現自我超越的積極效果。
五、創設情境,激發健康情感正能量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通過深入教學情境,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感受情感教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能形成良好的互動作用。體育情境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消除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矛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素質的不同,創設不同的情境角色,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情境探索中發掘自我價值,進而產生積極健康的精神情感。
例如,在“野外作戰”情境的創設中,教師可以用橡皮筋做成“鋼絲繩”,用俯臥撐墊子當作“草地”,把鉛球作為“地雷”,用石灰劃出“戰壕”以及“水溝”,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體驗“爬,繞,鉆,跨”等不同動作的技術要領。教師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情境角色,在“敵我對抗”的過程中,學生的追擊、跳躍、觀察、躲避、協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再加上情境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特殊情境,如“隊友救助”“后方支援”“彈藥供給”“搭建營房”等內容,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積極克服參與過程中的各種困難,時刻保持斗志昂揚的作戰精神,實現對自身能量的釋放和提升。
情境教學在健康情感培養方面的優勢在于:第一,直觀性。通過直觀的情境體驗,學生對于困難和挫折的認識態度更加積極,能夠主動地去解決問題。第二,互動性。在情境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助情感會進一步增加,學生能夠為全局利益著想,改變以往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理。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直面失敗的積極情感。學生對待失敗的態度體現著教師對學生心理素質和健康情感的培養效果。
總之,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分階段、按步驟地執行。教學實踐證明,以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有著良好的實踐效果,學生對這一教學形式表示接受,教育成果轉化率較高。健康情感的培養影響著學生的校園生活、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質量,因此,教師要強化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力度,使學生形成更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學生對抗挫折的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自我減壓,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競爭活動中。
參考文獻
[1]賈紅輝.淺談中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J].教育界,2011(20).
[2]王亞政.加強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2(24).